隆冬时节,在嫩江县高峰林场,记者见到了以鸟为伴、为乐、为业的李显达,也认识了不被大多数人了解的鸟类环志工作。
一项以鸟类迁徙为研究对象的工作
娃娃脸、架眼镜,这就是嫩江县高峰林场鸟类环志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李显达,1969年出生的他,在谈起他所钟爱的鸟类研究时,话匣子才打开。
“鸟类环志工作,就是指在鸟的脚或翅等部位固定标志,获取鸟类迁徙资料,以了解和研究鸟类迁徙、分布、种群结构、气候环境变化等方面规律,每年‘五一’、‘十一’是候鸟经过该处的高峰期。”李显达介绍着。
1989年参加工作的他,在1992年考入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在嫩江县高峰林场担任技术员工作,从此与野生动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工作的逐渐开展和对鸟类环志工作的深入了解,李显达深知他所从事的职业是一项保护生态环境的事业。为了开阔视野,积累知识,李显达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机会,并于2005年考入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让世界知道了中国嫩江鸟类环志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组建高峰鸟类保护环志队伍,李显达在工作中受命抓起负责鸟类环志的业务管理工作,他带头学习鸟类环志专业知识,利用自编培训教材对环志员进行培训,为嫩江县进一步开展环志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李显达的带领下,嫩江县自环志鸟类开始,共环志鸟类173种25万只,环志数量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环志的红腹红尾鸲、褐岩鹨、莺等鸟类在我省乃至东北三省均为首次发现。2003年,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回收到由高峰鸟类环志站2001年环志的一只白腰朱顶雀,这是世界开展鸟类环志100多年来,欧洲回收到的第一只中国环志鸟,这一成果也被美国鸟类学家编制的《世界鸟类迁徙路线图》采用。
痴迷于鸟的达人
一只白腰朱顶雀的环志回收,引起了中外鸟类学家对中国北部地区鸟类资源保护的关注。
作为技术的领头人,李显达应邀参加了“全国候鸟研究方向座谈会”、“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全国猛禽环志技术及鸟类环志管理经验研讨会”等中外会议,还在“中国青年鸟类学家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北京师大翠鸟论坛”作报告,并荣获优秀学术报告奖。通过环志和多年的知识积累,他在《动物学杂志》、《野生动物》、《林业科技》等刊物上发表了《嫩江高峰林区白腰朱顶雀的环志回收》、《嫩江鸟类迁徙特点》等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40余篇,还建立了一套珍贵鸟类环志数据资料和图片资料,填补了全国鸟类环志工作专业论文的空白。2007年,他的论文《黑龙江省嫩江高峰林区2004年度鸟类环志监测报告》荣获全省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工作中的杰出成绩也让他得到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颁发的“2010年度斯巴鲁生态保护奖”,获得了“黑龙江省县域优秀农村科技人才”、“2007年黑河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如今的李显达在鸟类学界已经小有名气,但他对鸟类研究工作孜孜以求的态度丝毫没有减少……(A21)
Copyright © 2005- 2018 北京林业大学新闻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邮政编码:100083
总编:刘广超   副总编:杨金融 刘丽萍 李佳 欧阳汀   编辑:高大为 姜玥 杨一楠    管理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