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校园动态

首届青年学术论文一等奖获得者孙健专访

 

——专访北林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得者孙健博士

 

    孙健,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植物学专业08级博士研究生,2010年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学金我校唯一获得者。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质量SCI论文4篇,多次受邀参加国际会议与学术研讨会并做主题报告。主要研究成果:胡杨根细胞在盐胁迫下调控K+/Na+平衡的可能机制。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植物科学权威期刊《Plant Physiology》(5-Year IF="6.650)和《TreePhysiology》(5-Year IF="2.768)上,并受邀为国际刊物《Plant Signaling & Behavior》撰写离子平衡方面的研究综述。

 

    在参加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期间,笔者有幸采访到了刚刚获得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的孙健博士,与他共同探讨研究生学术与科研话题。

 

    第一眼见到孙健同学就能感觉到他是一个朴实稳重的人,正是这种谦虚务实的态度吸引了我们去了解他的经历和感悟。

 

    •天道酬勤

 

    “竹贵有节,人贵有志;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在我们采访中了解到孙健同学在科研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不是从小就天资过人,正是因为他有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才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他学习并不出众。第一次高考落榜后,他更加重视学习。他复读一年,饱尝辛酸后,顺利考入安徽某一所大学。大学期间,他的老师常以“三流的学校也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 这句话来激励他不断地勇往直前。他对自己严格要求,顺利通过了英语四六级,并且大二开始备战考研,2006年以总分400分,排名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专业研究生。研究生阶段,他把大部分时间集中于学习和科研上, 坚持把导师所给的课题做好。读研期间,他的家庭遭遇变故,由于父亲病故,家庭经济陷入困难,孙健同学放弃了出国深造的念头,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对学习科研的热爱,依旧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科研中,正是这种勤恳求学的态度,他为自己的科研事业打下了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厚积薄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经过大量的积累和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得心应手。用孙健同学的话来说:“输入越多输出就越顺利”,很耐人寻味。同时,对于文献,他认为一定要熟悉研究领域过去二十年的文献,特别是对于经典的文献要烂熟于胸。文献开路,经典文献读的越多,方向就比较好确定,研究方向选不好,文章档次就上不去。选好设计,依然需要多看文献,才能知道如何合理安排实验设计。一方面可以模仿,另一方面可以提炼自己的想法,比如他的第一篇文章也是自认为最好的文章,其中的一些实验设计都是其他研究里没有过的。同时,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大量的文献阅读能为实验找到突破口。文献积累得越多,在论文写作的时候也就会越顺利。

 

    •持之以恒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采访中,孙健同学对自己五年来学习科研的经历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在学术领域的探索中,必须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勤奋踏实,甘于寂寞,才能取得学术上的创新与突破。在谈到如何进行科研实验及论文写作时,孙健博士以一首自创的打油诗与我们分享了他的个人经验。打油诗里这样写道:“研究方向,文献开路;创新虽难,紧跟潮流;研究问题,必须重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研究方法,力求新颖;实验操作,胆大心细;数据整理,及时完成;文章撰写,熟能生巧;论文投稿,知己知彼;编审疑问,沉着应对;如遇刁难,据理力争;斗智斗勇,终成正果。” 孙健博士以自身经历告诉我们,学术研究不能一蹴而就,切记心浮气躁,要认真研读大量文献资料,把握研究时代潮流,注重实验积累,认真细致做学术,冷静沉着观失败,在学术研究中体现自身价值。

 

    •青出于蓝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采访过程中,孙健同学多次强调他的导师陈少良教授给予自己的支持与帮助。陈教授不但学识渊博为人宽厚,而且对学生教导有方。他说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因为陈教授给他创造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和展示平台。陈教授带领他找到了一个好的研究方向,使他能够坚持不懈。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有了想法,他会第一时间找导师交流,然后找文献,做PPT跟导师探讨,导师的指导和肯定使他信心倍增。陈教授把许多实验室的工作交给他,放手让他带领学弟学妹做研究,使他们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团队,能够更好更快更多的做出成绩。陈教授给予学生的指导和期望,使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取则行远

 

    “操斧伐柯,取则不远。”“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在谈到自己以后的事业选择时,孙健同学说会选择留在高校教书育人或去科研机构做研究,最大的梦想就是自己的科研成果有朝一日能被写进教科书。他说其实科研也是对自身综合能力的一种锻炼,不管做什么工作,你只要认真去做,不仅在专业方面会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在其他方面,比如个人的素养,为人处事等方面,都会受到它的影响。科研的风格常常跟自己的性格有关系,比如说:你个人比较粗心,做科研时就有可能带进去这些性格。然而长时间做科研往往会改变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最后发现整个人的气质随之改变。谈到自信心,孙健同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发表文章对提高自信心很重要,人只要自信心提高了,其他方面就有可能成功,同时会激励自己去跟国内外知名学者相比。我们要在一个宽大的领域找一个对照物,对比原创度,这样才能使事业不断的向前迈进,尤其是科研,不能过急,要不然会犯原则性的错误。

 

    采访中,孙健博士还对在校的师弟师妹们提出了一些切实建议。他说道,每一名研究生都首先必须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性,“三年硕士生涯一晃而过,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认真走好每一步,夯实专业基础,踏踏实实做好研究”;其次是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把握好研究生期间的努力方向,努力开展创新性研究;再次是要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明确自身定位,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提升,不断明确自己的未来方向,最终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 

 

    采访最后,孙健同学再一次对学校给予研究生这次宝贵的参会机会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并再一次表达了对导师陈少良教授以及学校其他给予他帮助的老师和同学的感谢。他表示,今后将继续认真学习,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争取创造更多的成绩,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A21)

作者:李芸、张文超、吴骁博、侯一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