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日晚,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绿色长征活动颁奖典礼在北京林业大学田家炳体育馆举行。本次颁奖典礼为总结一年来的绿色长征之路,讲述志愿者的故事,讴歌绿色学子的奋斗拼搏,首次将优秀个人、优秀项目、优秀合作项目等奖项的颁发,同活动中志愿者的所见所感,以及表现绿色长征精神的节目表演相结合,使绿色长征精神再一次震撼了参与颁奖典礼的嘉宾和同学们,并使其发扬开去。
志愿者:这将是一个新起点,我们会继续发扬绿色长征精神
在典礼现场,记者采访到了黄金海岸线队的全程参与者之一王邦贤。据他介绍,作为十支‘长征’队伍之一的黄金海岸线队,分为广州、湛江、厦门和泉州四个站。贯穿他们16天征程的,主要是对红树林的保护和绿色知识的宣讲。绿色宣传的形式丰富,有社区低碳送上门、寓教于乐、文化广场咨询、实践调研等等。
在被问到广州站的社区宣传的具体情况时,他说道:“社区低碳送上门就是指我们挨家挨户的敲门,到他们家里去讲生活中的低碳小常识。比如节约用水,空调开的温度不低于26℃。之后,我们会送盆栽给那些家庭,把绿色也带进门。寓教于乐是指通过游戏,教那些社区的小孩子环保知识。其中有一个是摆积木的游戏,小孩子要将带有各种垃圾名称的积木,分类并且堆起来。只要正确分类且积木不倒,就能得到礼物。通过送礼物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也向他们传播了绿色知识,能让他们从小就培养垃圾分类等低碳环保的意识。”
同时,他们也注意到了结合地方特色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在湛江,他们做了晋江源的水质情况勘测与调研;在厦门,着重对红树林的保护宣传,种红树林的种子;在泉州,他们呼吁关注对海岸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捡垃圾来让公众感受环保的力量与价值。
提到红树林种子的栽种,王邦贤身旁的一位来自厦门大学的志愿者代表有很多话要告诉记者。“在红树林踩泥巴种种子让我印象极为深刻,因为红树林中的那些树枝特别多、细、硬,回去的时候发现身上到处是刮痕。虽然当时在烈日下工作会有点辛苦于难熬,但现在想想,我们种下了一片绿色与希望,觉得挺有成就感的。并且我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红树林的作用,了解到低碳环保的价值,并且加入到了我们的行列中来。”
绿色长征志愿者是绿色长征精神最好的诠释者,他们一路上一边宣传环保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重要性,学会环保方法,一边也在克服种种困难,奉献青春、贡献力量。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感染更多人的同时,自己的境界也得到提升。
志愿者里有一个穿藏族服饰的特殊身影,她是绿色长征低碳环保队的成员,是西藏林芝当地人。她主要是向导和翻译,将她熟悉的环境介绍给来自北京的志愿者,通过她的翻译让志愿者和当地群众能顺利的交流。“他们千里迢迢从北京赶来,宣传保护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怎么能不受感染。挺佩服那些队员的,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些高原反应,特别是女生,但是他们从未叫过苦抱怨过什么,想到的只有环保宣传。他们的精神特别值得我学习。当地的群众也特别的配合,认真的填写我们的调查问卷。”这次,她特地从西藏带了些礼物来,以弥补上次因考试而未能给队员送行的遗憾。她表示,自己也会继续走在绿色长征的道路上,用自己的行动为环保低碳奉献一份力量。
工作人员:不是主角的主角,在幕后发扬绿色长征精神
“快,自信的微笑,步伐要均匀稳当,准备,上!”
前一个节目刚一结束,礼仪队的负责人便指挥礼仪小姐上场,她紧张的看着她们的一举一动,生怕出现一点差错。
“光是桌子的摆放我们就已变动了好几回,桌子变了位置,桌布就得移,水的标签要正对前方,文件顺序必须摆放一致。哦对了,还有桌边距离和台签,背签的距离,都得用饭卡量好了,这一卡通还真成“一卡通”了。”一位校学生会办公室的干事说道,:‘我们都很紧张,害怕问题出在自己,虽然做的都是小事,但是汇聚起来,就是一台成功的晚会。真的是很有成就感。”
其实,绿色长征精神并不仅是在绿色长征途中得到体现,更应该由所有受到其感染的青少年发挥到各个方面。乐于奉献、舍己为人、勤学善思等等精神,在绿色长征途中被志愿者践行得淋漓尽致,那么在颁奖典礼上,北京林业大学各个学生组织同样在发扬着。
负责放视频的同学在后台紧张地盯着电脑,负责人王海一边拿着对讲器一边对记者断断续续地讲着:“这次颁奖典礼放视频要求比其他晚会高。”据他介绍,从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这次的视频,前期制作要求就非常高,并且:“因为颁奖环节多,所以每次播放都要精确到秒,放视频的同学练了好多次。而且放视频工作要求全神贯注、长时间坚持,对这些同学们的考验还是挺大的,不过我们的工作人员非常不错!很好很细致地完成了工作。”王海不忘对自己的工作人员进行表扬。
“能快一秒就快一秒”,这是为这台颁奖典礼搬道具的同学们的宗旨。刚开始搬鼓时,将鼓放在舞台上会‘嘭’地一声响,搬其他道具时也会手忙脚乱,经过5,6次的彩排和校团委老师的指导协调,不但搬放道具井然有序,连时间也从最初规定的8秒减少到了5秒、4秒,甚至3秒。
很多同学在被采访时都很自然地说:“这本来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没有人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彩排抱怨,没有人因为临近期末而放弃。在现场挥旗的同学,需要扛着重重的旗迅速跑上舞台,并且不断地挥舞直到结束。由于他们是最后一个上场,每次彩排都等到很晚,但是他们一句怨言都没有。一位同学很自豪地说:“我们可不是简单地挥挥旗,只是这个动作,你不知道我们排了多少种方案,有一次,”他边说边指了指旁边的男生,“他的胳膊回去后三天抬不起来。”
每一位为这次颁奖晚会付出的老师、学生们,也许都是受到绿色长征的感染,他们没日没夜地改策划,反反复复地校对细节,不断地讨论哪种方案好,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彩排,田家炳体育馆就是他们的长征之路,他们用自己对工作的细心与坚持,给了绿色长征精神最好的诠释。
演员: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绿色长征精神
除了颁奖嘉宾、志愿者,表演者的演出是颁奖典礼上的一大亮点。经过精心的策划,每一个节目都最大程度上表现绿色长征的各个方面。
志愿者和农民工的孩子们共同表演的情景剧《心手相牵,快乐成长》,表现了志愿者们在民工子弟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友谊。通过对组织者潘潇的采访我们了解到,志愿者们都是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学院,这个活动是由他们自己组织编排的,由于平时他们就与这些农民工的孩子们保持着联系,帮他们画文化墙,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画画,所以,情景剧中大部分情节都是根据现实改编的。例如,他们曾为孩子们做了愿望箱让他们写下心愿并帮他们实现,这一情节就成为了情景剧中感人的一幕,他们与这些孩子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由于这些孩子没有机会去看世博,他们还组织志愿者去为她们讲解世博盛况,他们真心希望通过这个节目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群朴实而单纯的孩子,能为他们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而孩子们也非常高兴能参加到这个节目中来,他们说:“北林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都很好,经常去陪他们一起跳绳,一起读书。而且有大哥哥大姐姐们的支持,我们一点也不紧张。”
另一个节目,由北京林业大学学生艺术团原创的舞蹈《水》,演员身着蓝色衣裤,飞舞的衣袖和轻柔的舞姿,极近了水的细腻,忽而音乐一转,让人倍感大地干涸皴裂,水资源危机,甚至,需要有鲜血来解决饥渴的生命的危机与绝望,忽而又一转,一场倾盆大雨为人类带来了希望,他们顿时精神抖擞,享受着甘霖尽情的滋润,他们优美标准的舞姿,让观众深深地震撼,据舞团团长胡楠介绍,他们编排这个舞的初衷就是想让大家了解水资源的危机紧缺,明白我们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号召大家都投入到保护水资源中来,同时,这个舞也让他们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了水的珍贵。
其中一位演员在接受采访时说:“既然我们不能亲自走上绿色长征的道路,那让我们体验一下他们在长征时的感受、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真情付出,并把这些表现给现场的观众,首先我自己就像受到洗礼一样,其次,责任感也很大。”
绿色长征的精神就像一面旗帜一样,号召并指引着当代大学生为绿色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典礼现场的一位同学对记者说,他一直支持着环保,低碳活动,自己也在学习生活中实践着并向周围同学宣传环保低碳。现场一些大一的同学,可能以前对绿色长征并不是十分了解,通过这次观看颁奖典礼,不仅仅了解了绿色长征,更在心灵上感受到绿色长征精神给他们的触动。有一些同学甚至向记者询问起如何加入到绿色长征的队伍中,他们兴奋地表示,等到自己大二或大三的时候,也要像这些学长学姐一样,成为宣传环保和绿色理念志愿者的一员。
正如一位志愿者在表演时所说的一样:低碳生活靠大家,绿色宣传靠我们。当代青年是绿色长征中最富有活力和贡献力的生力军,绿色长征的路程将涉及中国大江南北,绿色长征的步伐将遍及祖国山山水水,而绿色长征的精神,必定感染更多的青少年,不仅在绿色事业上,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会看到绿色长征所要传达的精神理念。祖国将长青,绿色长征的事业,也将愈走愈坚定,愈走愈充满理想、激情与希望。(A19)
Copyright © 2005- 2018 北京林业大学新闻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邮政编码:100083
总编:刘广超   副总编:杨金融 刘丽萍 李佳 欧阳汀 高大为   编辑:姜玥 杨一楠 陈昊原    管理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