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校园动态

工学院实践团赴房山开展磨盘柿调研

    暑假期间,工学院学生实践团走进“中国磨盘柿之乡”––房山区张坊镇,对当地磨盘柿的种植规模、分布情况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数据完成了《房山区张坊镇磨盘柿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在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中,实践团重点对张坊镇大峪沟村、张坊村、下寺村等几个典型的磨盘柿种植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同学们走进田间地头,选取样方对柿树种植密度、树龄、挂果情况等数据进行测量和记录,并将各样地的土壤样品带回进行实验室化验。调查显示,被誉为中国磨盘柿第一村的大峪沟村,其磨盘柿种植面积2000亩,优质柿树7万株,其中成年果树3万株,年产量100万公斤以上,是北京地区柿产量最多的村。

 

 

 

    期间,实践团还来到位于张坊镇西白岱村的北京得力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观了磨盘柿加工厂和储存车间,并与公司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经了解,张坊磨盘柿的主要加工产品为冰柿和柿饼,且绝大部分出口国外,但由于公司这两年刚刚起步,在磨盘柿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宣传推广等各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因此企业迫切希望得到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与合作,将磨盘柿产业做大做强,为当地老百姓谋取更多的利益。实践团的同学们也积极为得力青公司出谋划策,今后双方还将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关注和支持张坊磨盘柿产业的发展。

 

 

    在每天的日程安排中,都少不了入户调查这一项。同学们完成当天的实地测量后,就会来到当地农民家中,对磨盘柿的种植和销售情况进行详细询问,村民们也很乐意参加调查活动,很多村民闻讯后都前来咨询或反映问题。对于村里普遍存在的一些种植技术问题,同学们对村民进行了针对性的培训。除此之外,实践队员还到当地集市上对商户、游客进行访谈,全面了解磨盘柿的基本情况。在多次的调查中发现,种植磨盘柿是当地大部分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自然灾害、生产管理、市场等种种因素,近几年的磨盘柿收成并不理想。另外,当地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化体系,松散的生产、管理和销售模式依然是磨盘柿产业发展中的障碍。

 

 

 

 

    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分别走访了张坊镇政府以及大峪沟村、张坊村、下寺村的村委会,向有关负责人询问张坊镇磨盘柿的种植情况、柿树补贴、营销渠道以及政策引导等方面的信息,从宏观上认识和了解张坊磨盘柿产业。本次调研从田间地头出发,从当地村民实际情况出发,收集整理了很多一手资料,对于进一步研究房山区张坊镇磨盘柿积累了非常宝贵的数据。同时,本次调研团队还吸收了我校生物食品、营销管理、园林规划等专业研究生加入,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据悉,张坊磨盘柿调研活动是校团委2010年重点支持和立项的重点社会实践项目,该课题和房山区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即将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作为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相符合,与当前北京市发展“沟域经济”的主题相符合,对于梳理和总结该地区的磨盘柿产业特色、优势和存在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A18)

作者: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