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生
——城市志愿者雷淑玲
雷淑玲现在是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同时也是城市志愿者中的普通一员。从迎奥运到国庆60周年,她和其他志愿者一样,穿蓝衣,戴蓝帽,长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以最平实的方式默默地奉献。
付出爱心收获信任
国庆60周年期间,从9月26日圆明园城市志愿者站点试运行开始,一直到10月8日上午,雷淑玲在岗位上度过了自己的7天假期。说起与志愿者工作的结缘,雷淑玲还是显得很兴奋。去年3月,林大开始为奥运选拔第一批志愿者,当时担任学校团委学生委员会干事的雷淑玲也报了名,为随之而来的笔试和面试做足了准备。她告诉记者,连闯两关的她心里很是荣耀。“从小我们就学习爱祖国、爱人民。我在北京念书又能赶上奥运会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肯定不能仅满足于坐在家里看电视,要亲身体会这种氛围。为奥运尽自己一份力量也是爱祖国的体现。”
于是去年“五一”,跟随着大四的学长,雷淑玲来到还在试运行的圆明园站点小试身手。“那时候虽没到奥运,但周围迎奥运的气氛已经很浓厚,又赶上圆明园荷花节即将开幕。虽然只是指路、发资料这些简单工作,但心中还是兴奋异常。” 雷淑玲回忆自己第一天上岗的情形,“准备了很久,提前半小时就赶到了站点,偏偏天公不作美,午后便开始下雨。”
服务站的“蓝立方”突然开始漏水,这让志愿者们有些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地“抢救”各种资料,雷淑玲有些狼狈地和伙伴们一起躲进了不远处的小亭子。想到自己第一天当志愿者就在慌乱中度过,心里不免有一点小小的失落。
隔天雨还在下着,游客并不多。圆明园的工作人员为方便志愿者在雨天工作,发到站里5把雨伞。雷淑玲和伙伴们灵机一动——既然大伙儿各自都带了雨伞,不如把这些伞借给需要的游客。“为了方便游客,我们当时并没有特别交代归还的时间,并说明可以去其他志愿者服务站还伞。我们也想过有的伞可能不会归还。”出乎大家的意料,等到下午雨停了,游客们就陆续把伞送回。“游客一般都是南门进东门出比较方便。其中3名游客还是坚持在临走时绕回南门将雨伞送回,这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我们付出的爱心和热情,游客同样会回馈我们信任。”
服务无小事
作为志愿者,服务北京奥运会成为大家的愿望。轻松通过学校初选的雷淑玲却错过了6月份奥组委选拔赛会志愿者的面试机会。虽然有些遗憾,但雷淑玲认为赛会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都在为奥运出力。
“其实在那个时候大家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奥运会上,来游园的人其实并不多。那几天特别晒,尤其是每到下午两点左右的时候,蓝立方就已经遮挡不住了。我们当时一心盼着能多来些游人,让燃起的干劲儿熄灭难忍的灼热。”雷淑玲回忆道,“在奥运期间,很多人对志愿者还不了解,还有人询问买充值卡、矿泉水。当时有一位老退休教师想要买水,听说不卖便要离去。于是,雷淑玲和伙伴们就把配给他们每人每天2瓶的饮用水分出1瓶送给他。
没有轰轰烈烈,志愿者做得都是平凡小事。“只要得到帮助的人回报的一个微笑或是一句谢谢,我们顿时就会感到内心温暖无比。刚开始可能还有很多人对我们不了解,不时有好奇的人凑过来,感觉到被人关注与了解,得到了别人的认同,工作虽然有些单调,但付出却显得那么有意义。”雷淑玲告诉记者,志愿者是从奥运会前后才开始被人们熟知。奥运会过后,大家才渐渐地了解志愿者。志愿者逐渐多了起来,大家对志愿者也更信任了。雷淑玲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用笑容面对游客
雷淑玲告诉记者,虽然上岗前会有培训,但很多细致、琐碎的问题都是在工作中逐渐发现和想到办法解决的。“虽然游客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重复的,但对于游客而言,很可能是第一次和志愿者接触。 所以每次面对游客,我都会用笑容去面对,给他们提供最完美的服务。”
“厕所在哪儿”、“游客服务中心在哪儿”、“怎么请导游”、颐和园怎么走”等都是最常见的问题。有时候伙伴们会打趣雷淑玲说,“干脆把你固定在原地不动,手上画个箭头,指向厕所好了。”雷淑玲手中一叠印满常用公交线路的单子已经磨得破旧不堪了,她告诉记者,之前游客询问乘坐哪趟车能到颐和园。她们多会习惯性地照本宣科道,“坐331就能到。”
去年11月,陪来北京的父亲游览颐和园的雷淑玲发现,这路车停在颐和园东口,要走10分钟左右才能到颐和园。想到不熟悉路的游客肯定还需要边走边问很不方便,雷淑玲仔细核对后发现,690、697、696这三趟公交车的总站就设在颐和园,离圆明园仅2站地。于是就在60周年国庆的服务中将最方便游客的线路标出,并嘱咐伙伴们注意提醒游客。
“也许只是一句话,就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方便。”雷淑玲认真地说。
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
在采访的过程中,不时有游客走上前来找雷淑玲寻求帮助。她告诉记者,她们平时行走在园内 ,走上前来问的人会更多。好像大家只要一看到她们的蓝衣蓝帽,就会想到“志愿者会帮助我”一样。
据了解,从去年“五一”开始,每次长假或者志愿者日等志愿服务机会,雷淑玲都会参与其中,圆明园已经成为她再熟悉不过的地方。60周年国庆期间,她也一直在圆明园的几个站点间轮岗。
难得的长假,又赶上“十一”和中秋的双节,很多同学都回家了。 雷淑玲原本有些犹豫,但在母亲的支持下,她还是决定在60周年国庆留在北京,在志愿者的岗位上为祖国庆生。没赶上志愿者的大规模招募,已经大三的她依旧被划分在普通组,做着最普通的指引等工作。而她自己却觉得这样能面对面地为游客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懂得了微笑的力量非常强大。虽然只是简简单单地微笑,游客会立刻以同样的笑容回报你 。”
微笑连接你和我
国庆期间,雷淑玲和伙伴们筹划的互动活动使2号站点几乎成了园内最热闹的地方。在站点一旁用彩色纸条串起、挂成一排的灯谜活动虽然只在10月2日搞了一天,却倍受青睐。来来往往的游客险些造成了交通堵塞。“ 猜对的游客可以领到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我们想尽办法让大家感受到浓浓的过节氛围。”
另一个受欢迎的活动是“拍笑脸”。雷淑玲刚好能把自己的专业应用其中。“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我们的活动中去,我们就更有干劲儿。我们在站点不停地做着宣传,希望游客们留下他们的笑脸,同时也是留下对祖国的祝福。” 雷淑玲告诉记者,也会有人怕耽误时间, 有人担心不付钱拿不到自己的照片。
“于是我们就拍一张照片,再依次记下游客相对应的邮箱。白天忙完后,晚上仔细核对记录,再发给需要照片的游客。我们晚上抓紧时间制作,为的是赶在第二天贴出来。”
“有的外国游客还专门找我们来拍照,还有拍照后第二天一早就赶来看照片的老人。”雷淑玲告诉记者,后来拍照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笑脸现在分布在圆明园的各个站点。“现在再不会有人问我们是做什么的了,志愿者已经深入人心了。”(A21)
Copyright © 2005- 2018 北京林业大学新闻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邮政编码:100083
总编:刘广超   副总编:杨金融 刘丽萍 李佳 欧阳汀 高大为   编辑:姜玥 杨一楠 陈昊原    管理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