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校园动态

身边的榜样41:在追梦的路途上涅槃翱翔

——记研究生标兵法学研二张浩

 

 

我们都是很渺小的存在

只因为有了梦想

生命才变得强大

给自己一个坚强的信念

勇敢抬头面向太阳

我们的生命终会沐浴凤凰涅槃的荣光

                                                                                    

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少拥有梦想并想要变得强大的人。那些众人眼中的佼佼者,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出众的能力,更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一颗为了梦想坚持不懈的强大的心。而人文学院法学研二班的张浩,便是其中的一个。

作为研究生标兵的张浩,不仅学习成绩优异,曾获“学术创新奖”和“学业优秀奖”,在一年多来的研究生生活中,他更是注重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获得提高。

张浩说,一年多的研究生学习生活让他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研究的快乐,而发现其中的乐趣并不断深入挖掘挑战是充满乐趣的一种挑战。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2007年3月至8月,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大学生赴英实习项目的学员,张浩同全国选拔的54名同学一起在伦敦实习。由于研究方向和专业的原因,张浩通过面试,得到了在英国国会下议院可持续能源政策部门实习的机会。这是个让很多人都无比艳羡的机会,但是也是个需要很多辛苦的努力后才得到的机会。较强的外语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扎实稳固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坚持精神,这些,都缺一不可。在张浩看来,这次的实习经历不仅帮助他扩大了自己在环境保护领域的知识面,更让他有幸结识了很多优秀的朋友。他也深刻地认识到,语言能力是扩大自己优势的基础,学习永无止境,并且实践性的学习更是能对一个人的发展产生更长久的影响。

 

 

 

坚持是最美的感受

2007年8月到2008年2月,张浩一直在为联合国环境署和平领导中心的研究项目而忙碌。对于张浩而言,这个项目的成功让他有着太多的感慨。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得知这个项目,准备申请材料的时间也只有短短的三天,其中的波折却不少。首先,用英文写学术文章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研究项目的专业性,英文写作的要求就业就相当的专业化。刚开始的时候,张浩总觉得写出来的话欠缺什么东西。后来,项目的指导老师韩国江原国立大学的朴教授向他指出问题的核心就在于他看的东西太少。所以后来,8月份从韩国回来之后,张浩就一头扎入了书堆,专心研读有关森林公园的外文资料,以此来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提高英语水平的专业性。

研究项目的报告写了将近2个月,那两个月的时间,张浩每天的生活就是拿着电脑去法学研究室然后写到晚上10点,其间的辛苦可想而知。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不懈的付出终究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张浩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这篇论文获得联合国环境署和平领导中心研究项目论文评比最高奖。他表示,做完这个项目之后,自己有一种涅槃重生的感觉,不论是在个人的成长还是最后的收获上,他都得到了一份最好的经历。的确,为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坚持不懈地奋斗,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感恩是最真的性情

研究生生活相对单调,而研究又是一项繁琐有时候甚至是细致之极的工作,需要很大的耐心和踏实的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会平衡和调剂是很重要的。2008年3月份刚开学不久,张浩和师弟一直在学院法学研究室为徐平老师翻译的书稿而忙碌,如此细致入微的工作,难免让人觉得小心翼翼。此时学院负责就业的钟老师就提议一脸疲惫憔悴的张浩去参加一下ACCA就业力比赛。出乎意料地,也许只是凭着去试试看调节一下心态的心情去的,张浩在这次的比赛中一直走到了最后,代表北京赛区参加了ACCA在香港举办的全国总决赛,并获得季军和最佳人气奖。而在前段时间参加的北京市首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的高校辩论上,张浩和其他几个搭档一起努力地准备比赛,虽然最后在半决赛中落败,仅收获第三名,但重要的是,他收获了珍贵的友情,收获了一份做梦都会笑出来的美好记忆,他无比感激。

此外,张浩还表示,在一年多的研究生生活中,他一直很感谢老师给予的帮助。他很感激导师徐平教授把他领进了环境法学这个广阔无穷的海洋,不断地鼓励他指导他;他很感激联合国环境署和平领导中心研究项目的指导老师朴教授,对他的项目论文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他也很感激孙信理和崔建国两位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他清楚地明白,在困难面前,他永远不是一个人。

张浩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林大是让人觉得亲切和踏实的地方,人文学院更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世界很大,舞台也很大,相信一个拥有强大内心世界的人会一直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在梦想的舞台上绽放涅槃的荣光。

 

作者:陈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