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学校党委给我这个难得、宝贵的锻炼机会。刚才前面几位老师的交流发言,有很多经验,接下来我会认真吸收学习。经过45天的工作,我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也收获了经验。

疫情期间的老同志服务工作,我认为做好以下几方面至关重要。
一是找准方向,准确把握特殊时期老同志工作的性质和特点。首先强调是特殊时期。主要内容是四个字,法、规、理、情。在疫情防控大局面前,不论任何人,只有做到守法、遵规、讲理,我们才能共情,才能同向同行。其次是老同志的群体特点。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我有时想,如果我爸妈的小区隔离封闭了,我希望社区能够对他们做些什么。这就要我们工作要兜底,要确保那些独居、空巢、多病、失能失智的特殊老人在封闭期间不出问题。因此,我们组织志愿者开展送馒头、送报纸、代开药、代取快递和一卡通充值等服务,定期走访慰问特殊群体。目前已协调志愿者累计106人次,服务老同志656人次。
二是做好加减乘除,主动作为精准施策。思维方式做加法。遇到问题,我们和处班子的各位老师经常开展讨论,集思广益。信息传播方式做加法。我们采取短信、微信、电话、自媒体、上门走访多种方式,确保关键信息传达到位。服务质量做加法,接触频率做减法。我们制定服务流程,办理出入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志愿者服务中非必要的接触,确保他们健康安全。负能量做减法。东家属区隔离之初,针对居民最关心的停车和吃饭问题,我们两天内办理完成100张停车证,在东家属区业主群里发布《为老同志提供代买馒头服务的通知》,消除误解,将不稳定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教育引导工作做乘法。老同志们既是宣传对象,也是宣传者,俗话说“一传十,十传百”,在疫情期间报道老同志老有所为老有所养的事迹,可以起到显著的正能量放大效应。具体工作方面做好除法,明确分工,化整为零,根据个人所长将负责工作抓实抓细,积小胜为大胜。
三是搭建四梁八柱,构建社区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有两个问题,一是社区老人如何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二是校地如何协同更好发挥作用。为解决好以上问题,我们调研了10所高校,6所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并与清华园、学院路街道就居家养老校地合作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沟通。为掌握社区老人的服务需求,我们制定了老同志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我们对接街道相关部门,将我校11名高龄独居老同志纳入到街道“寻访探视”专项服务范围,由街道委托第三方机专业构定期寻访其生活状态。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发挥街道、居委会、离退休处、养老服务机构、学生、志愿者、楼门长、居民住户等各方群体所长,努力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紧急救助响应、社区数据共享以及邻里帮扶互助四个平台,为更好解决老人居家养老问题献力献策。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场战役中,我们承担着“明明德”的使命和责任,也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成长。以上工作得到了吴处、刘书记、延安老师、王颖老师以及各位挂职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希望在以后工作中,能得到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进一步指导!
Copyright © 2005- 2018 北京林业大学新闻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邮政编码:100083
总编:刘广超   副总编:杨金融 刘丽萍 李佳 欧阳汀 高大为   编辑:姜玥 杨一楠 陈昊原    管理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