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专题报道>>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教学“疫”线

教学“疫”线|洪喻:多工具助力在线教学

  【一句话心情】

 

  本人主讲的《环境毒理学》于3月24日上午3、4节正式开讲了,在疫情中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还能够顺利地给我的学生们开展课堂教学,我内心有一种特别的感慨,也比以往有更强的充实感。

 

  【准备工作】

 

  我校2月17日就开启了线上教学,早此两周学院便通知了本学期有课的老师们做好教学大纲、准备好在线教学材料并学习在线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保障教学效果,防止网络拥堵,也让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林大学子们能够合理安排时间,顺利开展网上学习,我的选修课被错峰安排在第六周开课,这客观上也给了我更多的准备时间。

 

  在前五周我主要做了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交互式习题集的创建:完成了环境毒理学各章的章节习题的“雨课堂”化,并制作了参考答案,以供开课后通过网络分享给学生们用作学习巩固与课堂测评(图1);

 

 

  图1 雨课堂章节习题集示意图

 

  2)慕课的教学辅助:有幸在疫情爆发之前,本人就与山西大学孟子强老师、北京大学尚静老师等人共同完成了《环境毒理学》慕课的录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人参与讲授的《环境毒理学》两个版本,在中国大学MOOC网(第一版)(图2)和学堂在线(第二版)(图3)分别开课,在疫情期间可以更好地辅助我校学生的在线学习;

 

 

  图2 中国大学MOOC网环境毒理学(第一版)

 

 

  图3 学堂在线环境毒理学(第二版)

 

  3)电子教材的收集:完成了《环境毒理学》中英文教材电子版及扩展资料的收集工作(图4),部分自学用材料已作为学习材料分发给选课同学进行课下学习;

 

 

  图4 部分《环境毒理学》中英文教材电子版及扩展资料

 

  4)教学工具的选择:结合我校教法中心中各位老师分享的《我的教学笔记》,逐个尝试了包括钉钉、Zoom、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问卷星、雨课堂等网络工具,选择了我用得顺手,学生们也一致认可的腾讯课堂、雨课堂、问卷星、微信群搭配的软件组合;

 

  5)选课学生的联络:第一周便联系各班班长建立了微信群,在第四周周末完成了我校教学平台上课程信息的更新,上传了开课通知,自学材料与微信群二维码,并且通知各班班上通知选课同学们加群;为了在自学阶段每个同学都能及时进群,开始自学,确认其接收到自学材料,保证不落下一个选课同学,本人反复核对微信群与教学平台选课名单,踢出了1名在群内散布无关信息的社会人员、清除了多名既非旁听、又无意向选课的无关人员,通过联系教学平台上选课学生登记的邮箱及时联系到了多名外专业同学加群,解决了微信群与教学平台实际选课人数对不上等问题,于第五周后半周开始了邀请审核通过的机制入微信群,给学生们创造了无闲杂人等干扰的清净的网络学习环境(图5)。

 

 

  图5 用作信息与资料发布的课程微信群

 

  6)课程调试:虽然同学们前期已经经历了很多门课程的在线学习,但是考虑到不同老师选择的教学软件还是有些差异,课程教学方式和习惯也会有不同,因此,为了保险起见,在第五周周五下午1点在腾讯课堂开展了”试课“。通过共享屏幕播放视频,打开教材,共享ppt,签到,举手,讨论区交流,熟悉了所有的流程,并且第五周自学作业的要求再详细的介绍了一遍(图6)。

 

 

  图6 课程试课截图

  【自学作业】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在线学习,第四周末就布置了自学作业,大部分同学们均在第六周周一中午12点前按照要求准时提交了自学作业(图7)。作业是针对环境病的调研,但是并没有要求一定是针对环境污染物,自学阶段只要是涉及到环境因素的疾病都可以去选择性调研。希望学生经过第一章内容的学习,能够再反思自学阶段自己的选题偏差,自查自纠,对环境毒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及环境病的定义强化理解。

 

 

  图7 部分同学的自学阶段作业

 

  【课堂教学】

 

  第一次课的课堂教学主要包括课程签到,教师授课,讨论区互动,课间视频播放,居家易得的实物云互动与课后作业布置几个环节。

 

  通过问卷星学生们顺利完成了上课签到,后续使用还需要两个问题:1)设置签到时间区间,避免可能的补签到。当然问卷星上记录了签到时间,如果没有设置的话还是可以通过人为排除补救;2)只允许微信登陆签到,且仅签到一次,避免反复签到。

 

  开始在线课堂讲授后最初我使用了画中画功能,考虑到有同学认为之前已经上过我的课,没有必要非打开画中画,关掉讲授系统还更为流畅,于是后面就将画中画关闭了。这里总结一下画中画的优缺点:1)优点:能够看到老师的表情,更为亲切;2)缺点:视频信息的加载可能导致授课不流畅。建议如果开课班级之前就上过老师的课,本身对老师就有所了解,关闭画中画也未尝不可,如果是面对第一次上课的同学最好还是前期保持画中画的状态,让学生对老师增进了解。

 

  本人一贯不喜照本宣科,通常针对ppt内容融会贯通深入展开,通过举例子让学生们对科学史有直观认识,通过串讲让学生理解学科发展、学科地位、研究对象与特点。期间,讲到关键内容时,由于没有黑板,我便启用了讨论区,边讲边快速敲进关键字,带动大家跟着我的节奏往下走。遇到生活里的案例,我会在讨论区发问,鼓励同学们简单回答,是或者否,同意或者不同意,有或者无。为了让大家理解剂量决定毒性,结合疫情期间居家学习,我给了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在家里找出来夏季使用的驱蚊花露水。果不其然,很多同学家里都有驱蚊花露水,虽然品牌不同,也隔着屏幕,互相见不到,于是老师同学们就开始了一场“实物云互动”,我引导他们阅读花露水上的产品说明文字,找到“农药”与“微毒”几个关键字眼,并且与网络上的谣言一起,对剂量决定毒性进行了深入解读,让大家掌握了概念并学有所用。

 

  在讲授过程中,学生们还积极提问,提出生活中使用到的很多物质,一旦进入环境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比如应对疾病使用的药物。针对这个问题,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观点,也指出来药物作为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中的一大类在进入环境介质后对其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同时也布置了一个课后小作业,在家整理家庭药箱,查找药品说明书,如有可能对比西药与中药的药物说明书的不同,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找到与毒理学直接相关的字眼并留下印象。

 

  课间五分钟开始播放视频。该视频其内容是针对一起在日本发生的核辐射事故中,遭遇超量辐射病人的救治,在整门课的课间时间给同学们播放,关键内容我还会进行点评。第六章环境物理因素的毒理将讲到电离辐射,而这个珍贵视频则清晰陈述了伽马射线如何逐步瓦解病人身体,以及医生如何根据症状救治病人并确定射线毒性机制。学生们对视频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教学效果调查】

 

  最后,要提一下同学们在课程结束后认真填写的第一次课后调查。首先要感谢开发问卷星的公司,让一份并不是很复杂的调查问卷,经过交互分析呈现了十分丰富的信息。除了能够获得每个题目单独的信息反馈,比如我的学生们都分布在哪些省份哪些城市,个人的学习习惯,对教师授课的收获,意见和建议,还可以发现很多潜在的信息,诸如对环境毒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网络授课的适应程度以及第一次课学习后对课程的理解程度的差异,不同省的同学们之间不同(图8),男生与女生也明显不同(图9)。后续课程将会针对软件分析出来的差异与特点,共性与特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方式方法地设计与调整,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达成教学目标。

 

 

  图9 不同省的同学们对环境毒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A)、学习方式(B)、网络授课的适应程度(C)以及第一次课学习后对课程的理解程度(D)的差异

 

 

  图10 课上男生与女生对环境毒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A)、学习方式(B)、网络授课的适应程度(C)以及第一次课学习后对课程的理解程度(D)的差异

 

  【在线教学感想】

 

  本来短暂欢乐的寒假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变成了一场对抗疫情的保卫战。教育部于1月29日提出学生延期开学后应“宅家”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学习,我校立即响应并开始发动教师们钻研“停课不停学”的云课堂建设。虽然我参加过四门课程的慕课建设,掌握了一些网络教学的技巧与方法,但是相比于录制的慕课,在线教学需要更强的临场应对能力,诸如对网络环境的熟悉、对云端学生学习心理的把握以及挑战教师本人教学水平的云端发挥。最初教务处告知第二周开课,其实我还是内心比较忐忑的,担心无法很好的完成这次教学任务,之后通知选修课改到第六周开课,我心情一下子没有那么发怵了。我相信这种紧张的感觉,很多老师们都有,毕竟“直播“讲课还是头一遭。感恩多出来的四周,我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准备课程,把电子素材、网络工具、教学沟通都琢磨了一遍。也感谢第一批开课的老师们贡献了那么多教学笔记,感谢北林教发中心组织老师们沟通在线教学技巧,感谢学院老师们对我开展教学提供的帮助与支持,相信我的”直播“课程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当然最希望的还是能够早日回到教室,期待一切恢复正常。

作者:洪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