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腾讯课堂的下课按键,《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一次网络授课终于结束了。有生以来第一次做网络主播,在上课之前我的内心是忐忑的。首次授课结束本应是一个轻松的时刻,我却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如何在以后的时间里把在线教学做好,让学生们学好,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我去继续探索、学习和实践。
课前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首先感谢学校和学院前期的精心组织,让我提高了认识,在思想上对在线教学重视起来。学校提供了很多相关的课程资源,也推荐了很多教学软件工具,我都一一进行了学习。在中国大学MOOC网、学堂在线等在线课程平台寻找合适的精品课程资源,也下载安装了腾讯课堂、企业微信、腾讯会议、雨课堂、钉钉等直播软件。相对来说,腾讯课堂运行流畅、有签到举手功能、可以分享系统声音,这一系列优点很便于教师上课,所以我选择了用它作为授课平台。同时,我还做了应急预案,准备了两台电脑,也注册了腾讯会议,一旦腾讯课堂出问题就开启腾讯快迅会议,再把会议号分享到课程微信群就可以上课了。
课间实践:相知无远近,万里共此时

从教学过程来看,在线授课最大的短板还是反馈和互动。教师感觉就像是电台DJ,在和看不见的空气说话,学生是否在听?讲的效果怎么样?不太有感觉。虽然有讨论区留言和举手回答这些功能,但终归没有在教室里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方便。我采用了问卷星平台进行课堂小测验,课前设计好问题,课间将答题链接发到课程微信群中进行在线测试,课后进行统计分析,在线答题的方式促使同学们更加专注听课,也能够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后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随堂测试、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式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和其它老师的感受一样,线下的课堂教学确实是永远无法替代的。也希望这次疫情早日过去,可以和同学们在春天的教室里面对面上课。
课后反思: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因为疫情所被迫开展的全面在线教学,其意义绝不仅仅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而是新形势下互联网+教学的全新机遇,也促使老师们重新反思教学质量的提升方法。从授课内容来看,由于互动环节的相对缺乏,网络授课需要教学内容更加的精彩和凝练。教师如同说单口相声的演员,如果内容不够吸引人,学生很可能就开小差了,而你还看不见。全新的教学方式给老师们提出了全新挑战,也倒逼老师们进一步丰富教学材料,凝练教学内容。当然,不管距离多么遥远,教学方式如何改变,在线上课的本质依然“教”与“学”。我相信,只要老师们慎终如始,不忘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同学们勤勉努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编辑:高大为
审核:刘 尧
Copyright © 2005- 2018 北京林业大学新闻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邮政编码:100083
总编:刘广超   副总编:杨金融 刘丽萍 李佳 欧阳汀 高大为   编辑:姜玥 杨一楠 陈昊原    管理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