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专题报道>>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教学“疫”线

教学“疫”线|王远:我的“云支教”日记

  2019年8月21日清晨,我校教师教育扶贫服务团一行二十余人从首都机场出发,踏上了内蒙古科右前旗的土地。从那一刻起,我便多了一个身份,科右前旗第二中学高一一班的数学老师,同时也成为了支教团临时党支部的副书记。二中是全旗唯一一所汉授高中,我所教授的班级是高一的实验班,由中考成绩的前四十余名学生组成,可以说是全村,甚至全旗的希望。学校也非常重视,给这个班级配备了三名支教老师,是所有班级之最。因此班级还有一个响亮的绰号——博士班。尽管名称响亮,但是深入班级授课以后,我们还是深深感受到了教育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我和班里其他两位支教同事一起花费了很多心思和精力,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纠正学习习惯,开拓学生视野,激励学生成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转眼间,支教生活已过半年,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却阻隔了我假期结束回前旗的路,早已定好2月16日的机票也停飞取消。于是,宅在家里的我也和各位老师一样,成为了一名主播老师,开始了一段“云支教”的生活。

  

  2月2日 线上辅导拉开帷幕

 

  今天是正月初九,新冠病毒疫情看起来比想象的还要严重,开学也要延迟了。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制定疫情期间的学习时间表,老师开展线上辅导。我按照三月初可能开学的计划,将上学期讲过的必修一和必修二两本书制定了四周的复习计划,从明天开始每天进行线上辅导。另外,和我的两位支教搭档——生物老师程瑾、英语老师杨惠媛一起商量,病毒可能会在各科目考试中成为热点问题,我也给学生出了一道和上学期讲过的指数函数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分析。

  

 

  2月6日 微信辅导渐入佳境

 

  微信辅导已经进行几天了,每天45分钟的线上辅导成为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生们也在逐渐适应。我在感慨时代的变化、科技的进步。03年“非典”的时候我正上高二,由于学校封校,走读的我也必须住校,为了方便联系,父母给我买了一部“小灵通”,连编辑短信的功能都没有。而现在,每天上午进入这个微信群,就好像和这些孩子们坐在一间教室里一样。

 

 

  2月18日 停课不停学

 

  针对疫情的变化,根据停课不停学的精神,学校前几天也制定了开展线上直播课的方案。为了方便管理,我将班里的学生分成了六个数学小组,并选定了六位组长,最大程度弥补线上管理不便的缺陷。我采用学校统一规定的“会畅”软件进行直播教学,同时微信群作为替补方案。但是我内心还是充满了担心:学生家庭基本都处于农村和牧区,网络能否保证通畅?学生在线上上课效率会不会很低?果然,万事开头难,主播的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16号第一天直播课,我最担心的事情就发生了,课程后半段,很多同学就卡掉了线。17号上课时,系统的分享屏幕功能突然不能用了,我不得不采取PLAN B,在微信群里上了一节课。今天系统总算争气,让我完整地上了一堂课。不过更让我欣慰的是,学生们上课时回答问题和互动的状态良好,让我之前的担心终于一扫而光。 

  

 

 

  2月26日 第一次雨课堂小考

 

  线上教学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我也在探索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在线上教学的应用。雨课堂作为新兴的智慧教学工具,我在支教之前就参加过培训并进行应用。而高中生上课不能带手机,这一工具无法在高中的课堂上施展作用。但在线上教学期间,雨课堂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教辅工具。前几天我主要用雨课堂来留作业,而今天我尝试用雨课堂来进行每周一次的小考,雨课堂进行小考测验的优点有很多:设置交卷时间、系统自动判选择题、统计平均分和每一道题的得分率等等,这样我能够对学生的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一目了然,更加有目的性的开展教学工作。

 

 

  后记:虽然这场疫情让我获得了弥足珍贵的在家里陪伴家人的时间,但是看见学生们在家里的学习状况,我比任何时候都想回到美丽的科尔沁草原,早日结束“云支教”,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和恰逢少年的同学们相聚,让生活回归正常。

 

 

 

编辑:张嘉月

审核:刘   尧

  

  

作者: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