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保证教学质量”的号召,经过调研考察与学习,结合《理论力学》课程知易用难、逻辑性非常强的特点设计了“课前内容发布+腾讯线上授课+慕课课下辅助+微信公告答疑+QQ群收作业”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目前已开课两周共四次课,经过课后及时地总结、反思与修正,现已由初始的忐忑不安到目前的渐入佳境,总体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一点个人的体会,在此分享一下。
一、课前充分准备
线上授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挑战。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周到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1. 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着以学生为本、尽可能将学生学习效能最大化的原则,经过反复斟酌和与本教研室老师充分的沟通与讨论,最终设计了两套方案:(一)如果网络运行畅通,优先采用腾讯课堂网上直播授课,慕课作为学生课下辅助学习用,同时建立专门的微信群《理论力学机械专业2020》用于答疑和发布公告;(二)万一上课时网络拥堵无法正常直播,就以学生慕课学习为主,微信进行辅导与答疑;作业则统一通过新建的家—校QQ群《理论力学-姜芳老师》进行发布与收阅。所幸2月17日开课至今,腾讯课堂和网络都很给力,课程得以用最优的方案一实现。
2. 课程内容的落实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认真撰写了《理论力学课程自学指导书》,明确了每次课的学时、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网上直播上课的时间、课程作业以及提交的时间节点等,如下表1所示。在指导书的“自学材料”一栏中除了给出章节对应的课件PPT名称,还标注了该章节内容与慕课的对应关系,方便学生课下快速便捷地找到对应视频进行巩固学习。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从逻辑层面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由特殊(平面)到一般(空间)”的知识体系变为“由一般到特殊”,同步修改优化了课件PPT,重新修订了《理论力学作业习题集(静力学)》,使得课程的逻辑关系更缜密,提高了单位学时的效度。修正后的体系也与慕课的章节关系更加匹配,从而更加有助于学生充分有效地利用慕课资源。

3. 上课软、硬件条件的准备
经过比较与分析,最终选用了腾讯课堂作为线上直播平台。为了能实时看到自己上课时学生端的界面,知己知彼随时把控上课的节奏和可能出现的状况,用VGA线将另外一台PC机和电视连线,并用自己的QQ号输入课堂Team ID登陆进入课堂,这样自己就又成了自己的学生,我在大大的电视屏幕上随时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界面!同时我还配置安装了外置的带有麦克风的高清摄像头,这样就可以以清晰的面貌与学生见面。鉴于理论力学在实际授课中需要有大量的板书辅助教学,我又购置了Wacom数位绘图板,该绘图板系USB口即插即用,可以实现直接在PPT上进行标记与书写,也可以在PPT页面上调出屏幕白板进行书写,两周来绘图板成了我最得力的助手,它成功圆了我的板书梦,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一次网络主播,对自己、对网络都是心存疑虑的,故硬件准备完善后我就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各个微信群里潜水学习平台的各种使用技能,博采众长获取经验。腾讯课堂平台简单易上手,迅速熟悉了各项功能后,家就成了我的演练教室,爱人和儿子变成我的学生。我们每天逐一反复演练,如是几天,直至每一项功能都了然于胸,熟练应用。为保证万无一失,开课前一天我又邀请在我们北林园林学院就读的远在山东的外甥女帮我测试平台功能,听取她的反馈和建议。上课前一天的晚上8:00又如约与第二天上课的同学一起做了30分钟的测试,帮助同学们熟悉“签到”、“举手”、“上台回答”等功能,提醒同学们平台使用时的一些注意事项,为第二天的顺利开课做好铺垫。准备过程中,我发现最大的难度是如何熟练应用绘图板实现完美的板书功能:把字尽量“画”得像写的一样横平竖直,在知识的逻辑层面和美学上和谐统一呈现。已记不清自己做了多少次预演——哪里直接在PPT上板书,哪里调用白板,哪里写字,哪里画图,画多大,用什么颜色等等。所幸经勤学苦练,字图均越来越优美!
第二套备用方案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该方案是将我们教研室七位老师一起录制的慕课作为学生学习的主体,为了保证同学在上课时间真正用于课程的学习,我将静力学部分的慕课全部重新看了一遍,记录了每个慕课的知识点、时长,用于确定我在微信群指导同学实时进行学习,慕课播放完毕我会提问或者做知识点的拓展,同时增加习题练习。在指导同学们注册登录慕课时,出现了网络严重堵塞崩溃的问题,这也让我开课前心一直都悬着。
二、课上运筹帷幄
2月17日开课的日子终于来了,一夜无眠,辗转反侧,万事俱备,只盼网顺!我上午3~5节有课,一大早6:00赶紧起来登录腾讯课堂,一切正常,心稍安。早饭也是心不在焉地吃了几口,一会儿看看自己的PPT,一会儿进入别的老师的课堂看看实况,一会儿跑到微信群看看老师们的使用反馈。待看到张俊梅老师的“一切正常”时,自己感觉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心终于稍微踏实了一些,可以信心百倍地准备迎接我的课了。
第一次开课为保证万无一失,我提前定了个9:35的闹钟,第二节一下课,我就打开自己的课堂,同时在微信群发布公告提醒同学们准时进入理论力学课堂,并通过“分享系统声音”在课堂实时播放了一首欢快愉悦的钢琴曲《致爱丽丝》,PPT平台上打出了“欢迎同学们进入理论力学课堂”的动画,让一切就这样美好地开始了。同学们全员上课,三个学时的课,网络很给力,腾讯课堂声音和画面都很清晰,有的同学画面稍有延迟,但不影响听课效果。课堂上我们利用了“举手”功能和“讨论区”两种模式进行互动,同学们反应积极,反馈结果非常好,这一切也让心终于真正安定下来。书写板的辅助板书很好地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学习过程中个别同学有卡顿的情况,重新登录课堂即可恢复正常。第一次上下来除了书写板应用还需要继续熟练外,其它方面都还比较满意。下课后,还意犹未尽地与几位同学做了讨论和答疑。合上电脑,已经快13:00了,终于可以安心地美美地吃午饭了!
三、课下认真总结
1. 关于答疑:每次应用腾讯课堂上完课我都会留下来进行答疑,有疑问的同学在讨论区输入“答疑”,我按下“举手”请其上台,就可以非常高效地用语音进行讨论,如果正好是课上PPT的内容,可直接调出所需的PPT,或者直接在平台上调出白板进行写画辅助讲解,效果非常好。通常10分钟以后没有新的同学有疑问,才正式下课。课下同学有问题会通过微信进行答疑,对普遍性的问题,我会把问题分类整理好发在微信群里,供同学们参考。
2. 与MOOC的有机结合:我们工程力学教研室有自己录制的《工程力学》慕课,其静力学部分与我们目前开设的《理论力学》课程静力学部分内容是完全一致的,但考虑到理论力学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互动、思考和解题时间,我本次将慕课作为辅助资源主要用于学生的课下复习用,只有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一节知识点相对简单让同学们利用慕课学习,课上只拿出15分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拓展,效果良好。
3.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数字教学一体化:开课前将所有的学习资源,包括:自学指导书、课件PPT、作业习题集等均上传到了教学平台、微信群和QQ作业群,保证同学们有充分的获取渠道。针对理论力学作业量巨大的问题,编写了《理论力学作业习题集》,建立了家—校类的QQ群专门用于作业的布置和收取。

4. 课间5分钟的应用:建议同学们离开电脑,休息一下眼睛,喝点水。同时我会播放一段优美的曲子,或者播放与疫情相关的一些非常好的演讲音频。碎片化的时间,能共鸣一位同学也是一份造化。
5.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保证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一直饱有兴趣,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不断探索与学习。我在上课期间一直打开“画中画”让学生能看到我的视频,我希望他们在疲惫想偷懒的时候,如果正好看到姜老师正在专注认真严谨地带着他们学习,对他们能有一点触动和鞭策。很遗憾腾讯课堂上老师看不到学生的视频,老师也无法直接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如果将来平台能解决这些功能必会对课堂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教学中我也会收到学生发来的感谢或者美好感悟,谢谢他们的鼓励和肯定,教学相长,是也!昨天我偶然在微信中看到有两位同学晒出了他们的理论力学笔记,记得非常认真,逻辑清晰且有自己的思考,我真的非常欣慰和幸福,如果你是老师,你懂的!做“主播”的日子很短暂,有很多美好的收获,也有一些遗憾。我想每一个新技能的习得与优化,都是在不断地总结与反思中获取,每一种积极的探索对自己是一份挑战,更是一种激发,千锤百炼方成钢,我虽辛苦,更乐在其中,这也许就是自己作为老师的一种独特的幸福吧!来日方长,让我们共克时艰,一起努力前行吧!
编辑:张嘉月
审核:刘 尧
Copyright © 2005- 2018 北京林业大学新闻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邮政编码:100083
总编:刘广超   副总编:杨金融 刘丽萍 李佳 欧阳汀 高大为   编辑:姜玥 杨一楠 陈昊原    管理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