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专题报道>>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教学“疫”线

教学“疫”线|杜为民:新型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教育契机

  疫情当前,线上教学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也为探索突破教室学时限制,强化学生提问讨论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宝贵机会。短短两周,可以说是将一直以来对网络课程的探索与积累,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突破,也为接下来的教学改革创新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前充分准备,课上强化认知。我一直认为,教育最好的开蒙方式是学生问、教师答。此次网络课程《食品营养学》开课前,我安排学生检索营养学研究热点,目的在于强化他们对学习领域的质疑能力。因为,长期以来,课堂讲授总是侧重于十分清楚已有定论的理论知识,学生缺乏质疑的机会。网络课程有可能会加剧这类不足。为了提升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正式授课前一周,将学生每2人分为一组,检索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研究成果,通过阅读资料,梳理不足之处,提出个人见解等,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课后的提问讨论预热,同时也为学生的提问提供素材。

  

  专家加盟讨论,拓宽知识领域。为了方便学生讨论,专门建立了微信群,学生在上课时间学习完我用爱拍录屏软件录制的教学内容后,即可在微信群中不受时间和学时限制地自由提问和讨论。为了提高讨论质量,我又邀请了不同学术北京的专家入群,该微信群现已汇聚了细胞生物学、食品工艺学、植物生理等不同专业的教授学者,以及食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总监,共同回答学生提问,如中草药专家任建武教授的加盟,拓宽了食品营养学仅仅以食疗养生的狭隘思路。之后拟邀请更多领域的精英入群,突破专业壁垒,实现校企结合,不断提升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评价体系改革,激活学习创新 。为了提高学生提问和讨论的积极性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特别增加了提问讨论作为课程考核内容之一,改变了以小测验和期末考试等不同规模的闭卷考试成绩为标准的传统考核方式,力图克服学生追求标准答案的“窄化”思维模式,提升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微信群提问讨论融入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后,效果初显。第一次讨论,只有6位同学参与,讨论话题为答案唯一的蛋白质生理能值的计算方法,第二次讨论,增至18位同学,开始针对同一个问题,如短链多糖的摄入,发表不同的看法,并对粪菌移植技术提出可能出现宿主和外置菌群互不适应的深层次问题。作为任课教师的我也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而不断进步,通过学生提问,发现了教学中的错误点,并开始利用学生的PPT模板美化我的教学课件,相信随着学生提问讨论的不断推进,将会逐步探索出教学相长的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编辑:李佳

审核:刘尧

作者:杜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