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专题报道>>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教学“疫”线

教学“疫”线|王三强:网络教学迈新步,线上线下学“高数”

  根据学校延期开学期间本科课程在线教学工作方案,要求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充分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对于习惯了讲台、黑板和教室的七零后的我来讲,这是一场严峻的关于教学的新挑战,心里没有底,学生们分隔在千里万里,大江南北,我和他们之间,只有一根似有似无的网线相互链接。

 

  制定细化计划 明确教学规则

 

  抗疫之时,上课就是前沿,前线英雄医病患,我们上课不掉线。根据学校和学院的安排部署,我制定了“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线上线下学高数的教学计划”。

  

 

  线下,与学生们明确了学习目标——在没接到开学通知的前提下,能够熟练运用“线上线下资源”学习高数。

 

  同时也提出我们共同遵守的规则,严格执行学校的文件,对教学负责,对学生负责,真讲真学,将老师线上授课和学生线下自学有效结合起来,迎接这场关于高等教育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按照学校文件要求,将《高等数学B自学指导大纲》、我新修订的PPT课件等7份资料以班为单位,第一时间发给每个学生,以保证他们线下自学“能吃饱”,资源不用到处找。

 

  制定三套预案 确保万无一失

 

  直播时,我实际上是被隔绝在南拒马河畔的县城老家里,老家的网络情况一般,为了将“无线”变为“有线”,保证直播效果,我带着口罩跑了大半个县城总算买到一根20米长的网线,但仍旧害怕2月17号全国高校网课一哄而上,出现网络拥堵、平台崩溃的尴尬局面。本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原则,我制定了三个预案: 

 

 

  到此,线下,我将萦绕脑际的问题尽量付诸行动,解决在前,好为线上课堂赢得饱和度较高的效果。

 

  用足企微功能 强化教学互动

 

  线上,第一个选择题:到底采用那个平台来完成首秀?开在线会时有老师纠结地问,哪个平台、工具有美颜功能?会后,我禁不住照了照镜子,遂决定采用“只闻其声不见其脸”的企业微信(以下简称“企微”)投屏直播方式。其实单论“投屏”功能,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QQ群直播等都能实现,企业微信操作起来类似个人微信,功能齐全,集成性高,而且抵抗疫情,在线报平安,我们师生都装了这个软件,所以我决定用它来实现我的“A计划”。

 

  经过一番快速学习,在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安装了最新版本的企微,如果电脑端出现问题,可以快速切换到手机端,继续直播。

 

  电脑端和手机端怎么快速切换呢?企微里有个“微盘”功能,借此,可以在电脑和手机之间快速转换,将课件、视频等资料上传至“微盘”后,手机端上课时可以调用,还可以与学生共享“微盘”。

 

 

  直播时电脑端如果出现问题,短时无法解决,可立刻退出电脑端会议(不用结束,将主持人随机转给一个学生,退出),然后,立刻进入手机端会议,调用微盘里的课件,继续上课。如果电脑端和手机端同时都崩掉了,那就转入“腾讯会议”吧。 

 

  作为平台的预案,我选用了企业微信和腾讯会议,后者作为前者的后备,随时准备激活使用。

 

  电脑和手机快速切换、以及平台后备预案这两个关键问题解决之后,我在企微里建立了“林工学委群”和“林工高数群”两个教学群。在企微班级群里就可以实现会议邀请、语音或视频直播。

  

 

  线下线上预案准备好了,如何解决直播时的“掉线“问题,如何及时发现掉线?其实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个实时“互动”的问题。无论怎么掉线,将我的网线接到学生的网线上,容易。可隔着屏幕,我传递出去的知识能和学生“对上路”就难了,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无论在线下的讲台上,还是在线上的课堂上,其关键点永远在于学生掌握的如何?我传递出去的知识(线上或线下)接收了多少?吸收了多少?现在不见面不刷脸,怎么增加吸引力啊?怎么吸引学生啊?我是1个对138个(大班)的“单口相声”,想来想去,还是在语言的感染力上、实时隔屏交互上下功夫吧。

 

  如何发现掉线?如何即时互动?最简单的,没有技术含量(但需知识储备)的办法是——提问。我是将学生名单放在手边,或者手机画面定格在“微信群成员”,每隔5分钟(最长10分钟),根据PPT内容,随机设置一个问题,请学生回答,侦测是否掉线了;用此种方式(当然也有其他即时交互方式,比如借助雨课堂等),尽可能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尴尬的“单口相声”;实际也是一种点名方式。

 

  开课第一周,我边教学,边写下自己的在线首播课志。我想这既是总结丰富自己教书育人实践体验的难得契机,更是我们传承弘扬教学相长教学文化的很好载体。

 

 

编辑:张嘉月

审核:刘   尧

  

作者:王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