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专题报道>>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教学“疫”线

教学“疫”线|杜德斌:从教师到“主播”的转身

  “开课前在家里试了西装、休闲装和家居服,最后还是发现用PPT当界面更好看。上了十多年课,我还从来没这么折腾过。”杜德斌老师笑着说起前两天的课前准备。本学期杜德斌老师承担劳动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两门必修课程,为了同学们线上也能听好课,杜德斌老师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夫。

 

  细节着手精准备

  

  面对首次如此大规模、异地、互动、分散的在线教学,杜德斌老师坦言,虽然以前也录制过视频课程,但是除了授课,其他方面一直由专业人士负责,所以这次线上直播的准备工作几乎是从零开始。

  

  从技术准备、课程内容、互动方式等方方面面,杜德斌老师不断摸索、反复打磨。因为担心单一直播方式可能存在网络拥堵或崩溃问题,杜德斌老师同时学习和模拟了雨课堂、腾讯课堂、腾讯会议以及企业微信等各种媒介,也了解了年轻人比较喜欢的bilibili直播平台;担心线上教学和同学互动不理想,他和同事、学生多次交流并进行课程模拟,观看各类慕课视频,寻找解决师生互动不足问题的方法;为了满足使用手机上课同学的需要,他对课程PPT进行再次更新,放大字体、减少文字、放大图片,在点滴细节上照顾同学们的上课感受;结合自己上课会大量书写板书的教学习惯,他紧急在网上下单了手写板以配合教学工作。

  

  调节氛围促互动

  

  杜德斌老师认为线上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不易掌握学生上课状态,因此更需要增加师生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在课上,他常说的几句话就是“大家能不能听到?”“这个知识点能不能听懂?”“有问题随时在讨论区发消息。”根据和学生们的互动情况,杜德斌老师不断观察和感受学生们的情绪状态,随时调整课堂进行方式。当发现同学们互动积极性下降的时候,他立刻适时地调节气氛,让大家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课堂教学。

  

  线上反馈出的高互动率、学生的专注度、课程的质量都超乎最初的想象,一开始的顾虑不见了,杜德斌老师觉得自己越来越进入“主播”的角色。同学们在朋友圈里对课程也是齐齐点赞,“听杜老师上课不容易走神,知识点也学的很透彻。”

 

  课程思政育人心

 

  在“虚拟”课堂中,杜德斌老师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课上暖心联系湖北籍同学,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将疫情期间社会和经济问题与课程专业知识相结合,把抗“疫”过程中很多单位和个人承担社会责任的做法变成教育教学中的“活教材”,“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远远不止是落实‘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停课不停育’,更好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让学生们无形中铭记肩上的使命与担当,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需要和民族振兴。

 

  课后联系促改进

 

  课程结束后,杜德斌老师也不忘继续反思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动询问学生们的上课感想,和同事们共享授课体验,探讨授课方法,积极改进线上教学方法。不同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快慢存在差异,对课程深度和难度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有同学反映一问一答讲解知识点的方式比较耽误教学进度,但是这种方式能更好提高学生关注度,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参与到理论推演逻辑之中。在上述不同的需求之间,杜德斌老师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寻找平衡点,让学生能更好地深入掌握理论知识。

 

  除了专业课程的辅导外,杜德斌老师主动了解同学们近期的学习生活状况,鼓励同学们调整放松心态,创造条件进行居家运动锻炼,积极普及疫情防控科学知识,做同学们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虽然线上教学让师生间的空间距离更远了,但是心灵间的距离却更近了。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春蓓蕾。杜德斌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科学防护,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期待着和同学们再次相会在清华东路35号。

 

 

 

编辑:张嘉月

审核:刘   尧

作者:杜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