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作为研究生支教团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北京林业大学第21届、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邀请我校教育扶贫科右前旗的多位老师进行了线上交流培训活动。老师们从心理身份转换、教育教学方法、与当地家长老师交流方式、教师自身素养提高等多个方面向支教团成员提出了指导。
首先魏国老师分享了在支教中需要做好的心理和知识准备。希望支教团成员处理好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尽快适应当地环境,与同事和家长交流保持真诚,随后强调了备课的重要性。魏国老师说,备课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好课才能讲好课,确定好“三基”“三点”,从框架到每一个环节细节都非常重要,同时需要教师在课程中加入一些思政、人文素养内容,补充一些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等知识对教师有诸多帮助。
程瑾老师分享在支教过程中,要有“三心”:一是善心,用善良真诚的心帮助我们与孩子更好的相处,面对支教生活中的涟漪;二是精心,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三是信心,相信同学们能够很好的完成这一年的支教任务,尽最大努力做最好的事。程老师重点在教学能力技巧上提供了许多建议,表示同学们作为新任教师,务必提前充分熟悉和领悟教材;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有恰当地给予引导、帮助和警示;要重视语言艺术,恰当运用肢体语言,让课程充满美感。
程一本老师则从自己支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授课之余的课外生活做了分享,告诉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们如何学习,更要在支教过程中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同时也给我们强调要加强身体锻炼,关注健康。张平老师也告诫同学们需要做好安全防护,同时要有思想觉悟上的提高,接触到当地复杂的、未接触过的境况,仍然能够保持自我的信念。
在三位教师做完主题分享后,几位支教团成员提出了自己的问题,针对与学生、家长、当地教师的沟通方式上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多位支教老师表示,进入当地教学环境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同学们需要保持谦逊、自信与坦诚,多磨合沟通,多向当地教师学习。


参与此次云分享会的支教团成员在会后纷纷表示收获颇多,并对老师们给予的建议进行了热烈讨论!李昕晨表示结合半年的支教历程,再反省自身,会再接再厉,改正不足,不留遗憾地完成支教使命。李晖表示此次分享让她走出了走出了教学理解上的误区,要用善心去托起孩子们的梦,用精心去设计课堂,用信心去站上讲台。霍鑫升说:“‘新官上任’的我们对所有孩子有相同的热切的期待,但磨合需要更多的时间;‘初为人师’的我们对每个孩子有同样的满满的关爱,但相处需要更多的信赖。” 韩子烨学习到要用德行和善举感化学生,发挥语言的艺术与魅力,积极传播正能量,为学生勾勒美好的前景和蓝图。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坚持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训,帮助22届支教团同学提前了解支教地工作情况,便于团员们提前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同时也为已在支教的21届团员提供指导帮助。
编辑:高大为
审核:刘 尧
Copyright © 2005- 2018 北京林业大学新闻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邮政编码:100083
总编:刘广超   副总编:杨金融 刘丽萍 李佳 欧阳汀 高大为   编辑:姜玥 杨一楠 陈昊原    管理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