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专题报道>>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防控动态

防控动态|两位教授在线说课 分享在线教学那些事儿

  3月26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邀请工学院张军国教授和材料学院张帆教授在线说课,与老师们相聚“云端”,分享在线教学那些事儿,校内外教师近200人次参加研讨。

 

  留心选材、精心准备、走心融入

  ——浅谈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做法体会

 

  开篇张军国教授为大家展示了部分在线教学视频,实景再现日常教学中如何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专业课程。他从“留心选材、精心准备、走心融入”三方面提出了思路和想法,并将教学经验凝练为“业、热、文、信、美、磨、巧、定、全、学”10个关键点进行分享。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张军国教授将思政教育贯穿在课上课下育人全过程,课前,结合时事热点选播具有特定意义的视频,如抗疫视频、雷锋事迹短片等,引入思政教育话题,鼓励学生坚定信心,保持安心,增强上进心,在人文关怀的同时,巧妙融入“四个自信”、爱国主义精神、职业精神、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还曾实施过课前三分钟固定思政教育栏目—“引经据典”,介绍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引用的激励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名言警句,让同学们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中,从专业内容出发,引入中国电力发展辉煌成就、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出口巴西以及三峡工程巨型机组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团队协作意识和工匠精神;通过介绍变压器选型要留有一定裕量,提醒同学们要有发展的眼光;通过开关设备倒闸操作必须严格遵循先后顺序,帮助同学们强化规则意识。课下,积极引导同学们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类活动,开展形式更为广泛的思政教育。谈到思政教学体会,张军国教授总结到,专业教师要提高对思政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在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全面开展思政教学;考虑到学生都是成年人,可以多采用暗喻方式,点到为止,尽量做到润物无声;思政教学不能简单说教,要身体力行,与学生共同成长,打造“师生命运共同体”。

 

 

  最后,张军国教授作阕词一首,与大家共勉。

 

  渔家傲·与各位同事共话思政教学

  庚子新春寒料峭,新冠肺疫江城爆,华夏抗瘟声势浩。齐心祷,同舟共济传捷报。

  绿苑同仁奔走告,服从命令家中靠,云上课堂思政妙。同声啸,成城众志迎春到。

 

  探索新形式,拓展新资源,打造新课堂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比,在教学准备上所付出的时间和经历相差多吗?”带着这样的问题,张帆教授与教师们共话如何打造受学生欢迎的新课堂。

 

 

  结合教学视频和教学案例,张帆教授从课程设计“精细化”、重视学生“参与感”、求“新”与“求变”三方面分享了她的思路与做法。她说,教师应分析线上授课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准备,做到课程设计“精细化”,比如增加鲜活、丰富的素材让课堂使用资源更灵活、高效,设计精准、精美的教学课件有效提高学生的专注度,让学生形成屏幕即课堂的条件反射,多种形式的互动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欲望。谈及重视学生“参与感”,张帆教授说,除课上积极与学生互动,疫情期间还利用学生宅在家中这一现状,组织大家居家观察家具及使用情况,从而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观察生活,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应思考线上教学中,教师“角色”是否也应发生一个转变,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平台的搭建者,同时要担当信息的传递者,教师应精准设计、挖掘筛选,把开放、优质、高效的教学资源带给学生,做“提问题、引事实、师生共同探讨事物本质”的引导者。线上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次全新挑战,需要拓展新的教学资源,教师更应求“新”与“求变”。疫情期间,张帆教授与斯洛伐克兹沃伦技术大学Rene老师联手打造国际化在线教学,经多次沟通,确定以张帆教授线上直播教学为主体,共同利用微信群开展教学讨论和作业指导为辅的教学形式,兼以随时分享多形式的教学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他们创新利用线上和国际资源,打造了跨越几千公里的空中课堂,为学生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新体验。

 

 

  最后,张帆教授分享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她提出,授课中巧妙设置“留白”,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可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最好的教育是“共情”,站在学生角度去理解与支持,能够感受到线上授课时学生比以往更需要教师的引领。她说,“知识与情感的传递,是作为教师能够享受的最美好的过程。”

 

  本次在线说课活动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持续推出的教学能力在线充电计划(第五期)的内容之一,后续将邀请专家以专题讲座、在线说课等形式,围绕在线教学就教育心理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内容开展系列研修活动,帮助教师打造更有魅力的在线教学课堂。

 

作者:教师教学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