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教学科研

环境学院教授课题组在《Chemosphere》上发表研究成果

  环境学院王辉教授课题组完成的电催化CO2资源化研究成果“Polyethyleneimine-reinforced Sn/Cu foam dendritic self-supporting catalytic cathode for CO2 reduction to HCOOH”发表在环境类Top期刊《Chemosphere》(IF=7.086)上,第一作者为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闫燕军,指导老师为王辉教授,北京林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近年来,为应对温室气体CO2无序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电催化还原CO2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Sn基催化材料电还原CO2产甲酸的电流密度较低,很难达到高甲酸产率。在本研究中,通过将电沉积-浸渍复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枝晶状结构的聚乙烯亚胺(PEI)-Sn/泡沫铜的新型催化阴极,并用于电催化还原CO2。在电位为-0.97 V vs. RHE,0.5 mol·L-1 KHCO3电解液中,PEI-Sn/泡沫铜催化还原CO2产甲酸的法拉第效率和电流密度分别达到92.3% 和 57.1 mA·cm-2,HCOOH的产率达到890.4 μmol·h-1·cm-2,优于大多数报道的Sn催化剂。并且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详细分析阐述了CO2转化为甲酸的反应路径和机理。这些结果对开发具有优异活性和稳定性的高效催化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该项工作得到北京林业大学杰出青年人才培育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文章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sd/article/S0045-6535(22)01197-3

 

作者:闫燕军;审稿:郭世怀      |     编辑:孙震; 审核:杨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