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35:同学们最亲近的班主任
——记理学院优秀班主任张焱焱
张焱焱,女,26岁,党员,现任理学院科研与研究生秘书、数学08-1班班主任。2006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曾获校级“优秀网络管理员”、校级“优秀通讯员”等荣誉称号。所带的数学08-1班由于表现优秀,被评为2008-2009学年校优良学风班。
角色的转变
大学时作为一名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张老师很清楚经管学院与理学院学生的相似点与不同之处。张老师说,两个学院的学生有些许差异,这与专业是息息相关的。经管学院的学生发散性思维强,多具有感性;而理学院的学生则是思维缜密,办事按部就班。她根据这些不同点,及时进行了调整,融入到理学院的环境,做到了设身处地想问题,实事求是解决问题。
“看得见”的班主任
“我觉得我比较容易接近,容易沟通,同学们与我交流起来没有距离,这一点也是我得到同学们支持和信任的关键点。”对于与学生交流的问题上张老师这样说到。很多大学的学生们一年内与班主任见面的次数都会很少,张老师在学生时代也对此感同身受。因此她当上班主任后,非常注意这一点,时刻提醒自己,必须与班级同学保持密切联系。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她一个月最少一次与全班同学见一次面,与个别同学则是不定期的联系。同时,张老师还注意发挥班委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让同学自我管理,自我调整,自己只是在旁进行指导。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她从不摆老师架子,用可亲的态度对待他们,使得与学生之间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也使得班级的凝聚力非常强,自然就产生了很强的班级归属感。
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张老师在与学生打交道过程中交流上基本没出现过问题,因为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平时交流也比较频繁,像姐姐一样照顾着他们。但在一年多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她也遇到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比如,如何合理分配自己在本职工作和班主任上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如何对班上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如何成为学生与各任课教师之间的桥梁;如何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等。
不过遇到的事儿再怎么棘手,由于张老师带的班级比较团结,班级整体比较活跃,所以这些棘手的问题化解的很快。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是张老师处理学生问题的法宝。一方面要平和的看待问题,遇到问题不着急,不急躁,平和的处理问题;另一方面要平和的看待学生,要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处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看待问题。
在新生入学时张老师就告诉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有缘聚在这里,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大家要像兄弟姐妹那样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维护好我们的家––数学08-1班”。所以,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同学们像一家人一样相处融洽,张老师也是他们最亲近的班主任。(采写人:黄鹤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