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11:努力付出终有收获
努力付出终有收获
——记宝钢奖学金获得者电子06-2班万琳
“海空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讲述的是一种达观与自信的人生态度;呈现的是一种拼搏与奋进的人生状态。在大学这个广袤的学习平台中,如何充分利用好各种学习资源,发挥自己潜质,需要的是我们敢闯敢干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斗志以及权衡把握的睿智。而在我们身边就存在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充实多彩,学习科研实践全面开花 。
万琳,理学院电子06-2班的一名开朗乐观,平易近人的女孩,如其他专业第一一样,背后环绕着众多鲜亮的光环与丰富的阅历。“一个人只要心里指定要干某一件事,并真正为之付出,就定会有收获,”万琳真诚的说,并腼腆地补充道,“我是这么认为的。”
科研竞赛中的佼佼者
万琳坦诚自己私下不是一个刻苦的学生,但是一个注重学习效率的学生。除上课听讲外,课下喜欢读一些和专业知识相关的杂志书刊,万琳注重科学实验研究及培养动手能力,并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专业科研竞赛和项目。2009年9月,作为小组参赛成员,万琳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而其所在团队最终获得北京市二等奖的好成绩。由于这个竞赛要求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涉及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所以对于竞赛小组的知识及能力的挑战是很大的。万琳在小组中主要负责仿真设计,软件编程及论文出台等任务。“记得当时比赛期间,我们小组成员整整忙绿了四天三夜,最后能获奖真的很高兴,所以一切的辛苦是值得的。”万琳很欣慰的说。而目前,万琳正在做一个关于51单面机的学校创新型项目,由于涉及一些零碎的专业知识需要查资料,临时学习,“所以我们在做项目是,很多情况下是,边查资料,边学习,边应用。在实践中应用掌握专业知识,也更好的完善我们系统专业知识结构。”现在万琳已经顺利报送至中科院就读研究生。其中归功于她优异的成绩,更主要的是突出的科研竞赛经历和核心期刊论文的发表。
社团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曾任校学生会实践部副部长,院团委委员,并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有着丰富社团活动历练的万琳,谈起当初刚进社团接触活动时的手足无措,当今天成熟理智的处事待人方式及在活动中独当一面的组织领导风格,可谓感慨良多。她说,自己在社团活动中真的不仅培养了组织交际能力,而且拓宽自己的交友圈,认识许多志同道合真诚的伙伴。其中也学会很好的和老师交流沟通,并从中得到许多老师的宝贵的建议。“刚开始接触做策划,不知道从何着手,就请教学长,上网查模板,看一些视频,小组讨论找新意……最后再决定具体活动流程。”万琳回忆着以前做活动的经历,并介绍说,自己刚入大学时略带急躁的性格已经改变很多,现在接手某个活动可以缓下心想其中的逻辑,并很有条理的处理具体事情,这些都是经历社团活动历练后的收获。
公益活动的践行者
万琳不仅在科研、学习、社团工作中表现突出,而且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项公益志愿活动。大三万琳利用暑期时间,参加了谷歌中国大学生公益大赛。他们做的活动主题是 “带袖珍人走进皮影”,鼓励越来越多的袖珍人参与到皮影道具的制作和节目表演的活动中。“主要考虑到袖珍人自身的特点及皮影这种即将濒临灭绝的状况,我们想利用这个活动一方面帮助弱势群体就业,使他们在经济上走上独立;另一方面,可以拯救皮影。”万琳微笑的介绍说。在参与公活动中,万琳不仅可以在努力付出中体验“授人玫瑰”的快乐,而且对于自身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期间,万琳参与了北林科协协办的“SIFE(赛扶)全球公益创业组织”大赛并进入决赛。等等这些,都极大的丰富了万琳的社会实践阅历。
“每个人的的精力和能力可能是有限的,但只要想干某件事,就一定能成功!”这是万琳一直坚定的信条,也是她在大学期间不断努力践行的方向。于是从她的故事中我们终会明白––“有志者事竟成”不再是苍白的格言。相信她在未来的读研道路上一定会收获更绚烂的风景。(采写人:王小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