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6: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记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保护区07班朱平芬
不同于大多数混迹于各学生组织、游走在各类文体活动间的活跃分子所有的张扬、外露,自然保护区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前实践部部长朱平芬身上散发出的,更多是内敛、亲和的恬淡气质。如果不曾深入了解,你很难想象那如此谦和、友善、从容的笑容背后,竟隐匿着多得惊人的荣誉、奖项。
2007-2008年度,综合成绩第一,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新生专业特等奖学金,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2008-2009年度,综合成绩第一,获国家奖学金,被评为校级优秀干部。2008年4月,申请“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立项成功并于暑假开展研究,调查结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于《中国鸟类简讯》第18卷第Ⅰ期;2008年暑期,参加“藏文化与鸟文化”社会实践,所在团队被评为校级团队,实践成果获校级实践论文三等奖;2009年4月,参加北京林业大学第六届“梁希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获优秀奖;2009年暑期,作为队长,带领“雪域高原实践队”前往四川稻城开展社会实践,团队获“校级重点实践团队”称号;2009年10月,申请“国家创新性实验”计划,现科研立项已获批准;2010年暑期,将再次带队赴四川稻城展开新的社会实践活动。
令人举目而瞻的不是荣誉积攥的耀眼光芒,而是光芒、盛誉之下,那颗处之泰然、待之淡然的心。
山隐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云南陆良,这块生养了朱平芬的沃土,以她清山秀水的淳朴氛围,赋予了朱平芬山里人特有的朴实,沉静。朱平芬说,她爱自然里的山山水水,尤其是山的沉稳、坚毅。她心灵的清净从山那里学来,而这样的心境,在她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小时候,爷爷最常对朱平芬说的一句话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习,是走出大山,走向外地的便捷途径,外面天大地大,才能施展才华,实现自身的价值。抱着这样的想法,考入北京,机缘巧合学上了保护区专业,并找到对自然的热爱与所学专业的契合点。从此,开启了她忙碌而充实的大学生活。
身为“和谐家园”志愿者协会干事,保护区07办组织委员,同时在院学生会工作。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之下,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尤其是建院才五年的自然保护区学院的特色社会实践工作,同时又积极参加科研、文体活动(如:一二•九长跑、元旦晚会、中秋晚会、“五月的花海”合唱比赛),我们不得不佩服朱平芬的能力。谈及枯燥的科研和艰苦的实践的时候,朱平芬却是笑着的,眉间、唇角,满浸着愉悦和满足,“我真的觉得很有乐趣”,她如是说。四川稻城,平均海拔3700米以上,而朱平芬参加的实践团队,每次出野外基本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徒步,自背设备,自带午餐,食宿艰苦,与藏民语言不通。出发前,大家都很担心过瘦的朱平芬会吃不消,没想到,朱平芬不但适应得很快,而且体能相当不错。这要归功于中学时坚持了两年的每日两公里晨跑。还有一次,朱平芬跟随一名老师和一位学长,带上帐篷、设备、一周的食物,徒步出野外,一整个星期之后才回来。个中艰辛,怕是只有朱平芬本人心里最清楚。然而,朱平芬将这份辛苦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没有丝毫的夸大与炫耀,这份乐观、坚韧,着实难得。
全能的朱平芬并非没有烦恼。英语,是朱平芬比较薄弱的环节。家乡的英语教学环境较差,初入大学时,她便明显感到自己在英语上与同学的差距。了解英语的重要性,于是,朱平芬下大力气攻克英语。她坚持了两年,每天一小时的英语晨读。四级通过,如今备考六级的她,希望可以拿到满意的分数。
似山,包隐乾坤,养道于胸。
水含
世人赞水的灵动、从容,朱平芬的身上也有这样一种气质。
她坚持“无事不旷课”,认真听好老师讲的每一节课。“老师课上讲的是精华,是他们多年经验积累所得,课上的学习比课下自己的学习更快捷、高效”,这是朱平芬总结出来的。课上,朱平芬不仅认真听讲,而且经常提问。看到其他同学逃课,她也从不为所动,从容稳健地保持着自己学习的方式与步调。
问及朱平芬是如何将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工作协调得这样出色的时候,朱平芬坦言,曾有一段时间不懂得协调,使自己很苦恼,很焦躁,处女座追求完美,讲究细致的性格也加大了自己的压力。“关键是心态的转变”,从过去面对一堆事情的手足无措,到从态度上小觑它们,提醒自己要拼命提高效率,再按主次顺序一桩桩、一件件地完成。“其实,学习跟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当你学习累了的时候,就可以把工作会议当成一次不错的休息;反过来,当你搞活动策划、活动组织太久,觉得疲惫的时候,拿起书静静地读一会儿,会觉得好不惬意。”灵活地转变心态,她看似烦累的生活中也有了乐趣。
如水,契含至善,处世如流。
心容
“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感恩的心境吧,想要去奋斗。”谈到自己学习、工作的动力,朱平芬这样说。“人生就该充实一点,不能荒废光阴。”
采访过程中,朱平芬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是“感谢”。感谢自己的家庭教育,教会自己独立、努力;感谢初中的班主任,教给自己坚持;感谢身边的朋友,在自己处于压力之中时,给自己的支持;感谢学院的王楠老师,敢于让自己放手去做院里的实践工作,并给予指导和帮助;感谢……
不倨傲,不自满,从心底里将自己的成绩归功于身边人的倾身帮助。朱平芬说,对她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胜不骄,败不馁”。而她,也是按照这句话来做的。
谦虚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虚怀若谷,心容乃阔。
采访结束时,想起一段描写“成熟”的话,恰可以用在朱平芬的身上。“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朱平芬将继续她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继续她的平和、从容与成熟,乐此不疲。(采写人:毛雨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