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专题报道>> 不朽的精神--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

「征文」禁不住问

发表时间:(2009-05-12)

■ 文/食品08-3班  张帅云溪

 

   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所以我们日日奔走前行,像是在找一个家般的切切。人生一下地就开始找寻,从食物到彼此,从物质到精神,于是,呐喊般的嘹亮,青年们锋芒初现般禁不住发问:自己在追求什么?别人在追求什么?我们在追求什么?

   记得一个放风筝的孩子的话。在一个风疾云密的日子,孩子竟将风筝没入云端,有人经过,问孩子在干什么,孩子回答在放风筝,那人有点不相信:“风筝都看不见,你怎么知道它在那里?” 孩子回答说:“我虽然看不见风筝,可是我的手指可以感到它的扯力,所以我知道风筝在那里。”

   我们常常看不到自己手上的风筝,于是反而学起路人,迷茫地甚至丢掉手中的线端。但是亲自感受那扯力,奇妙而温暖的力量,却让你心中有一束光可以拨云开雾,看见属于自己手上的那只风筝。

   怎么放高风筝,总有人提点你,他们禁不住问:你们打算做什么?

   人的一生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目标:金钱、知识、名誉、地位,或者伟大的发明。人的一生匆匆有三个典礼在帮我们实现着目标,一是出生,二是成年,三是葬礼。

   世上最感动的是生命的延续,那延续之后呢?禁不住发出同样的问句:我活着是为了什么?

   嗜酒如命的人,无酒不欢;爱财如命的人,掏心换钱;贪权如命的人,用尽解数。

   情有所钟可以左右一个人的一切,嗜之如命的人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被人赶着走和用缰绳拉着走,都只会时刻抱怨挣扎,更别说看清道路的弯角。他们时常毫无准备,贸然行动。但是当你认定是在积极的走这路时,不仅可以准备妥当,适时而行,更可以看清路上的风景与坎坷,自然而且有续。

   小孩的玩具中有种可拼凑的小铅人,禁不住问,我们能不能把不同人的优点拼合呢?

   希望可以拼合所有的褒义词,慷慨、激昂、热情、温柔……可是人不是小铅人,我们只能做到半好人。无懈可击本来就不存在,只能一步步的向着完美靠近,一点点的学习。

   五四是一个标志,标志着青年的位置,但五四更在提醒我们作为一个青年,当你诘问人生的时候,当你质问命运的时候,当你禁不住发问他人的时候,有没有问过自己。想到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经典的武功——左右手搏击,与自己征战和这很相似。你赋予了左右手思考的能力与应变的权利,但是要完全的发挥,左右达到完美的配合,认识到左右彼此手足的性质,你就会发现你时刻在与自己征战。

   于是我们有必要不断强化并极力使自己在遗忘中得到补充,在杂乱无章中理清头绪,在丰富与纷繁复杂的关系里保持着自己的特质。就像刚过去的军训,每一个命令在锻造着你的坚守力与自制力,每一句口号在激励着你的前行与冲刺,每一段交谈在诠释着你的遗失与不足。

   我们是沙盘中的卒子,有着上峰的指令,集结号的声音是铁的纪律,在已经轻松了百倍的军训生活中,我们在点点滴滴的细节里发现那些坚韧的信念与纯朴的情结,再次看清自己所走的路和目的地。

   在烈日与寒风的交错下,教官们恪守着自己的责任,多少个看似平凡的场景,多少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多少个看似轻微的感动。我们情不自禁,我们不约而同,呼应,共鸣,记录,收藏着这些感动。

   我们,将“感伤”忘记吧,我们相聚相知是如此的匆匆,将“感恩”重提吧,你们是这些动人动情的记忆里的主角,可是明年,甚至遥远,我们依然会泪落如雨。

   那些脆弱的生命默默地担负的责任,真实琐碎的生活几乎在着消耗每一个人的时间与能力,磨去了意志与骨气,浪费了生命与热情,最后习惯于在一个简单的圈子里蜗居,随着人流滚动,匆匆前行,却模糊了视线,忘记了目的地,好像是迷失般的自暴自弃或是孤独久了的麻木冷漠。

   记得,我们的风筝,记得,时刻感受手中的扯力。

   问,答。

 

(此文获生物学院五四征文活动一等奖)

来源:绿联社 生物学院学生会作者:张帅云溪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