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妮:零点八七五的青春
文/会计硕06班 王晓妮
人在即将离别的时候,就特别爱回忆。至少我是这个样子。
七年前,当我第一次走进林大校园的时候,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绿树红楼,银杏梧桐。虽不像电视剧演的校园那般广阔与梦幻,但足以为一颗充满期待的新心提供一片深邃的天空。
七年后,校园西边的平地上竖起了两栋公主楼,运动场换上了塑胶跑道,沁园食堂从原来的学生活动中心后面搬到了最西边,图书馆也从红砖白墙的旧舍变成如今冬暖夏凉的青砖新舍,住上下铺的同学渐渐少了,骑自行车上下课的同学渐渐多了,机房中笨重的显示器都变成了液晶屏,自行车棚不再无人看管,375支线换成了438路,曾经看见公交车来还能追过马路对面赶上车,现在都要要飞奔过天桥了。这许许多多,用来说明时光飞逝一点都不夸张。仿佛就在昨天,我才从家来到这里,提着行李在主楼前面各个办公桌前办理入学手续。
记得在书上看到过,一个人的青春只有8年。这样说来,林大伴我度过了零点八七五的青春时光。在这里,有非典时期坚守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和同学的感动,有我们意气风发参加学校首届五月的花海合唱比赛最后获得冠军的喜悦,有随同校合唱团代表学校参加演出时的自豪,有担任奥运会工作人员的骄傲,有为了不弃权参加1500米比赛时对自我的挑战,有临考前集体在宿舍楼道昏暗的灯光中集体抱佛脚的温暖,有在体育场为篮球队呐喊助威的激情,也有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授课的兴奋。所有的欢笑和泪水一瞬间都变成最美好而珍贵的回忆。
七年的大学生活带给我的,绝对不仅仅是一纸文凭。大学与中学的不同之处,在于自己开始掌握人生的主动权。每一次失利都是下一次成功的前奏,每一次成功又是下一段旅程的起点。人在不断的被肯定与被否定中成熟起来,学会选择,也学会承担。正是这些年的独立生活的锻炼,让我在金融危机下不景气的就业形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坚定于信心;也正是这些年朋友老师们的帮助和支持,让我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勇敢的选择。
三年前毕业时的感受与现在完全不同。那时知道自己还要在同一个校园继续生活学习三年,觉得些许的腻味。如今,校园生活即将在一个月后告一段落。刹那间觉得校园格外的美,绿树红楼依旧,银杏梧桐更盛。
谢谢我的母校,谢谢爱护我帮助我的老师和朋友们。
光阴有限,不可虚度。

个人简介:王晓妮,女,中共党员,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硕06班书记,经济管理学院硕士06级第三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攻读硕士期间,该同学思想积极进步,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踏实肯干,深得老师认可和同学信任。曾获校级优秀研究生及社团活动积极分子称号并两次获得“爱林”校长奖学金,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接待人员,毕业后即将就职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责编:张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