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明: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文/土木05-2班 王志明
大学时光即将结束,一路走来,感慨颇多。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带个我们的东西太多,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也太多,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充实自己,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对于即将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们,新奇、憧憬、迷茫……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是很自然的事,但是不管怎样,大学和高中有着较大的区别,在远离父母同时你必须尽快学会独立。学会了独立,你的大学生活才会如鱼得水。
生活篇
并不是每个人的大学生活都会一帆风顺,其实挫折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正因为有过曲折,大学生活才会增色不少,值得回味。进入大学后,生活上一切都得自己打理,从洗衣、看病、买衣服等基本生活事项开始,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是你以后大学交友的前提。除了学会自理以外,节俭也是必要的,成为“月光族”的感觉并不好。除了合理的生活费外,要尽量要求自己养成科学的理财观念,记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交际篇
面对身边的同学,你应当以一颗坦诚和宽容的心去相处,学会合群,这样你往往能够结交到知音或成为同学间的焦点,试着学会微笑。寝室在大学是最小的,因为最容易产生矛盾,比如男生普遍不爱打扫自己的寝室,对于这些别人不愿意去做的事,你应当表现地积极些,在别人眼里留下好印象,其实做这些事并不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可谓是事半功倍。
共同的爱好往往容易打成一片。比如篮球就会给你带来许多好哥们。但是我不支持和同学一起去网吧玩游戏,虽然你也结交了很多朋友,但是这种交友途径的代价太大,对大学人生几乎就是毁灭性的。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有很多可供选择,为什么偏偏要选择最不理性的方式呢?
交往中要保持一颗乐观的信,要主动和同学交流,这样既能尽快适应大学的新生活,又能促进你的交际能力。
工作篇
大学生活区别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学的学生工作,有人甚至将其比作进入社会的踏板,的确学生工作很锻炼能力,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学习和工作两不误。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在招新过程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提问:“如果有一项工作很紧急,但同时会影响你的学习,你会怎样选择?”很多同学碍于面试人员,往往会说我选择工作,其实这样的回答很不理想,不能保证学习,就不适宜做学生干部。大学中学生组织林立,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协会、班委等等,大小组织不下十个。无论是在哪个类型的学生组织中,我感觉最重要的是要对工作有激情,有责任心以及创新精神。激情是支撑我们前进的动力,责任是促使我们成功的保证,而创新则是我们不断发展的灵魂。
学习篇
把学习放在最后,是因为我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大学期间你会受到很多的诱惑以至无心学习,学生工作、恋爱、游戏等等,但我认为学习是你大学中一切的基础,否则你的大学生活会失色不少,将来进入社会则后悔不已。大学里,锻炼工作、社交能力是很多人认为最重要的,但是这些事往往可以在学习保证的情况下进行。
其实,大学之中的学习只需花高中时的60%的精力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很多同学连这60%的时间也不肯花。对于高考失利的同学来说,则不必背负很大的压力,期望不要太高,学习不可心切,这样急切的心态对于学习是不利的,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太急功近利往往会半途而废。只有一直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你才能在学习上精力充沛,而这是关键所在。
最后,我想说,青年人要将自己的思想植根于现实的土壤。我们在“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的同时,还应该与社会现实为友。读大学的目的不应该只是毕业后能够胜任一份理想的工作,因为走出校门以后将要面对的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整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如果没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如果自己的视野只局限于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内,那他只会被这个社会孤立在非常狭小的空间里。对现实的关注不一定能够让你得到什么,社会也不一定会因为你的关注而发生什么改变,但是,如果谁都不来关注,那到底该由谁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我们肩负着使命,我们背负着责任,我们任重而道远。相信每一个对生活有信念的人在大学里都会留下难忘的回忆,大学毕业那天,给自己,给亲人,给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个人简介:王志明,土木052班学生,中共党员,山东兖州人,性格随和,开朗大方。连续三年获得学习优秀奖学金。大一获得“三好标兵”称号,大二大三连续2年获得“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大三任水保学院邓小平理论学习与实践协会会长,工作积极认真负责,曾获社团之星、社会实践优秀三等奖和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现保送至水保学院就读工程绿化专业研究生。个人信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