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专题报道>> 2009届毕业生感悟专题

杨瑒:无法复制的四年

发表时间:(2009-07-19)

文/法学05-2 杨瑒

    大四第二个学期,总是弥漫着别样的空气,这是个伤感的季节,即使天气炎热干燥,也无法阻挡因为别离而潮湿的眼眶。
    回首,才发现“四年”这个小小的数量值包含着太多的东西。
    一个人拖着重重的行李来到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城市,临行前,爸爸郑重其事的对我说,杨瑒,你要去的地方离家有1587公里。当时的我都没去想自己要在一个离家1587公里的地方度过长长的四年。
    8号楼,这座被尊称为“宫女楼”的宿舍楼留下了我大学生活最初的回忆,几个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从此结缘,一同开始了一段长达四年的旅程。大大、暖瓶、许默、还有后来分寝室调走的小熊,几个人挤在小小的404宿舍,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逛街,共同完成了对新环境的熟悉与了解。直到现在,我还记得许默带来的收音机每天早晨用美妙的音乐将我们从睡梦中唤醒;直到现在,我还在想那时我们共同完成、签上名、描上红章的勤俭节约计划书是否还牢牢的贴在404的门上。感谢这群可爱的舍友,她们是我大学生活里最重要的人,陪伴我最多,帮助我最多。
    法学05-2班,我所在的大学班集体,这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我们班的人都十分友善与朴实,总在你困难的时候拉你一把,在你迷茫的时候指点方向。我们互相鼓励的度过一场又一场考试,我们互帮互助的征服了香山,我们在鹫峰底下烧烤狂欢,我们一起在中秋赏月游戏……一切的一切,让法学05-2在我的大学生活中烙上重重的印迹。
    校学生会,除了学习,我大学生活中的大部分时光留给了这个组织。在这里,我收获的远比付出的要多。因为学生会,我尝到了熬夜的滋味;因为学生会,我知道一口气爬20层楼梯需要多久;因为学生会,我了解到工作需要付出多大的责任心;因为学生会,我收获到大学里最美妙的一段回忆。驰知、小周慧、寅寅、牛、小茄、陈伟、QQ、愫、江涛、马晶,还有欧阳和楚才,这些人,给了我无限的感动,也让我无限的感激。我们一起欢笑、一起奋斗,正因为这份友情的存在,让我在校学生会坚持了这么久,也正是因为这份友情,让我在工作中充满动力,不觉寂寞。校学生会的这段时光,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分割、极其宝贵的一部分。
    ……
    以前常常跟外校的朋友感叹林大的院子很小,可以十多分钟就逛完,用羡慕的口气说真想骑着自行车在偌大的校园里穿梭上下课。可是回头想想后才发现,哪也没有林大的院子好。来到这里,有归属感,不陌生,我可以恣意的钻到校园任何一个角落,我可以恣意的观赏院中的花开花落。我是林大人,有幸看到它春日满树惊艳的花朵,有幸看到从浓浓树叶丛中投射到地面斑驳的夏日阳光,有幸体会金秋那灿黄的银杏大道的浪漫气息,有幸走进冬季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我在这里经历了四个春天、四个秋天、四个冬天,要在这第四个夏天结束我的大学生活……如果可以回溯,我希望能重新走过。
    然而人生再也没有另外一个这样的四年。“成长”“青春”浓缩成“四年”这个词,让人感受到沉甸甸的份量。这是无法复制的一段光阴,我只能回首看看自己留下的脚印,一串越来越稳健的脚印,然后,带着这四年留给我宝贵的财富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个人简介:杨瑒,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1987年10月1日生,湖南长沙人。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系,曾获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校三等奖学金。曾任校学生会副主席。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并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以优异的成绩报送为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并留校工作两年。(责编:王小川)

来源:新闻办 学生处 人文学院作者:杨瑒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