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专题报道>> 2009届毕业生感悟专题

徐志耿:为世界洒下绿荫

发表时间:(2009-06-07)

文/包装05-2班 徐志耿

 

    四年前,我带着希望、带着懵懂,拎着大包小包,来到了这个梦寐以求的城市。离开了熟悉的的人群,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我是那么的孤单。不过天生适应能力强的我没过多久就在这边混开了。而我的父母似乎早已摸透了我这个优点,放心的让我独自登上了求学之路,只是每个周末要给他们打电话汇报情况。曾经因此而埋怨过他们的狠心,也因此而感谢过他们给予我成长的机会。当然现在只剩后者了。如果他们来送,不要说我们家的经济承受不了,就是他们真来了也是和我一样陌生,放不开手脚。而且独自一人成长真得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它会逼你很快的成长,因为没有了依赖,没有了寄托,再苦再难的事也只有靠自己。成长就像蛹变成蝴蝶一样,要经历的痛苦的蜕变。我也经历过无数次的蜕变,也许飞的并不好,但我总能感觉到每一次展翅带来的成长。

    我是一个矛盾的个体,之前的习惯最易改也最难改。易改是因为自己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可是在短时间内接受各种新鲜事物。难改是因为学得太深太彻底,一时想忘记也是很难。因此,带着从高中养成的旧习我踉踉跄跄地进入了这个新的环境、新的集体。

    生平第一次管理那么多生活费,先是不知放哪儿好,再是买了大堆该买和不该买的东西,后来发现钱不够花的时候才知道花钱原来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该如何管理手中的钱也是需要好好考虑的。无节制的花钱和以前的简朴生活两种新旧习惯就这样奇怪的融在了一起。

    大学和中学的学习也是不一样的。中学是完全被动式的学习,而大学则是完全自觉式的学习。天性懒散的我一开始不太能适应这无人管束的学习状态,学习也只是以完成老师作业为目的,不过一两个学期下来,也还是慢慢适应了这没人约束的生活。又一对被动与主动的矛盾涌现出来。

    在与人相处上,我更是经历了很大的成长过程。相处最多的是同宿舍的人,因为从初中就开始住校,所以对集体生活还是不陌生的。不过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原则、性格、看问题的态度多少是有些不同的,摩擦肯定也少不了。从最开始的不理解、幼稚吵闹到现在的关心知心,我们5个人确实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再就是与同学、校友相处,从中也是学会了很多。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诚与宽容。真诚的对待别人,那换来的也必将是真诚。人无完人,既然想让别人来容纳你的缺点,你就要先容纳别人的缺点。

    林大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社团多,活动也多。不分大小,至少有上百个社团组织,大到山诺会,学生会,小到一些不知名的社团。高中时养成了不愿与人接触过多的坏习惯,因此,刚进入校门时并不愿意参加很多活动,但是又向往大学生的丰富生活。所以从不愿多接触别人到慢慢习惯热闹,从中还结交了不少各届学生中的精英,似乎不知不觉得就成长了。回头再看,都不知自己以前是什么样了。或许成长就是这样,一旦你经历过一段时期之后,再回想这段时期的心态,有时是完全不能理解的,会不相信当时的举动、想法,但似乎又觉得那段时期再怎么幼稚,也是不能超越的。必须亲身经历过才会明白它有多么不应该。

    收获最多的应该还是看待人生的态度吧。因为高中老师对大学生活的华丽描述与实际平淡的落差,我一度思考过人生的真实意义,经过老师的开导和书本的辅助以及同学们的帮助,我慢慢懂得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如果太计较它的意义与结果,那反倒不会过得很好。其实在这过程中重点是要有追求,有抱负,而且为这追求付诸应有的努力,只要自己觉得不后悔就好。

    总之,在这四年的大学生活里,我就像一棵小树,经过了风雨的双重洗礼,现在终于可以为社会制造些许绿荫了。在以后的岁月中,我还要继续努力,继续成长,争取为世界洒下更多的绿荫。
    

 

个人简介:徐志耿,1987年6月生,北京林业大学 材料学院 包装05-2班学生,籍贯山东,中共党员。学习成绩优异,生活简朴,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曾为自助协会办公室主任,材料学院学生科技协会副部长。通过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三机,参加了“08年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曾获优秀学生二等、三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北京林业大学首届“理论杯”学术征文比赛三等奖等。(责编:赵晶晶)

来源:新闻办 绿联社作者:包装05-2班 徐志耿 浏览次数: